因此,長槍兵連同刀盾兵頂在第一線,長矛兵們就頂在了第二線。
不過這一次的楚軍確實要強了不少,他們相互之間配合得更好了,因此這給吳軍造成了一些麻煩。
陶侃見狀卻是無動於衷,雖然戰局比之一個月前有所改變了,但一切依舊還在他的掌控之內。
很快,楚軍的第一波攻勢就被擊退,還未登城的楚軍如潮水般又退去了。
趁著這段功夫,陶侃下令讓第一支預備隊五千人上來頂替,再讓苦戰的將士們下去休息。
可楚軍倒也沒有閒著,趁著換人的功夫,投石機又開足馬力轟擊了。
只不過由於城牆前面有楚軍衝車、井闌車、雲梯的存在,在投石機的轟擊下,這些攻城器械也大多遭了殃。
因此,僅僅在兩輪轟擊之後,投石機的攻擊就被喊停了。
隨即,第二批楚軍呼嘯著發動進攻,且士氣高昂。
反觀城上的吳軍也已經完成了換防,由於是生力軍且是以逸待勞的緣故,他們計程車氣同樣高昂。
僅僅在一炷香之後,第二批楚軍開始透過井闌車和雲梯進行登城,然而等待著他們的卻是噩夢!
沒想到吳軍預備隊還有投矛,因此在一輪投矛的打擊下和長槍兵的配合下,楚軍傷亡慘重。
好在這一批吳軍的投矛手也只剩一波投矛了,一波之後,兩千投矛手同樣化為了長矛兵。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一個月的時間,城內軍民趕製了五六千支投矛,因此六千投矛手都獲得了多一輪投矛的機會。
而且他們除了每人配備五支投矛以外,每人還額外配備一支用於近戰的長矛,因此在投射完全部的投矛之後還可以繼續參與作戰。
畢竟是南城吳軍的主力,投矛手們也果然不是蓋的,作戰手段真是層出不窮。
這一波攻防戰還是和第一波一樣,很快,楚軍再一次被擊退。
接下來便是第三波,只不過楚軍不再用投石機進行轟擊,以免損壞己方的攻城器械。
一波攻擊大約持續半個時辰,算上他們衝鋒、撤退和準備的時間,一個波次就大約是一個時辰。
一天下來,楚軍進行了六波進攻,每一波都大約是一萬人。
也就是說,南城的楚軍幾乎都參與了一波攻城,唯獨孫權、陳到的一萬本部還是沒有參戰。
此舉為楚軍平攤了戰損,也提高了攻城效率,甚至還不損士氣。
雖然傷亡依舊很大,僅僅第一天就損失了近三千人,但也成功讓陶侃的三軍損失了好幾百人。
畢竟楚軍換了六波人,吳軍同樣換了三波人,三支軍隊都上去頂了兩波。
吳軍因為沒有了投矛,這使得他們失去了一大利器,所以在防守上難免有些不足起來。
好在他們在防守之餘依舊佔據著優勢,雖然傷亡比一個月前大了許多,但好在相比楚軍還是少很多的。
在陶侃看來,只要不傷筋動骨就行,區區數百傷亡還是在可控範圍之內的。
在陳、孫看來,他們此次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因此也對接下來的戰事充滿了期待。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血之孫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