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物資全部集中管理,統一分配,絕不浪費。
畢竟襄陽已經被包圍了,城內沒有任何的產出,而只有消耗。
倘若龐統不這樣做,那麼襄陽很快就會陷入絕境,所謂不戰自亂也!
如此一來,城內暫時穩定了下來,但百姓們卻在暗中越發仇恨龐統!
他們皆在想,為什麼龐統拉著大族、大戶反叛,卻要犧牲他們普通百姓的利益呢?
管你江東軍也好,劉裕的漢中軍也罷,亦或者是叛軍。
對於百姓來說其實並沒有什麼區別,雖然江東軍有一系列的惠民政策,但畢竟襄陽百姓在江東軍的統治下日子過的太短了。
反觀現在襄陽城被團團包圍,是誰在包圍著他們?那還不是江東軍!
因此,襄陽百姓早就忘記了來自江東軍的恩惠,當然更不會覺得叛軍好。
至於劉裕不提也罷,畢竟劉裕統治襄陽的時間也就只有短短的幾個月,比之江東軍的統治時間還要短。
因此,襄陽百姓們只記得劉表的好,只記得那時候他們的日子過的還算可以。
當人一旦閒下來,那就會七想八想的,襄陽百姓自然也不例外。
他們突然想起了,大約在半年前,曾經有人自稱是劉荊州之子,還在城外勸降過呢!
“喂,你可還記得,半年前曾有人在城外勸降?”
“哎呦,你這一問,我還真想起來了。我記得那人自稱是劉荊州之子,也不知真假!”
“應該是真的吧?我聽說劉琦公子原本在新野當太守,後來劉裕和孫策之間爆發了大戰,最後劉裕輸了。當時劉琦公子在新野,被夾在曹操、劉裕、孫策之間,最後劉琦公子選擇投靠了孫策!”
“孫策?那不就是大將軍嗎?如今城外的軍隊不就是大將軍的軍隊嗎?也就是說,如今劉琦公子真有可能在城外?”
“可不是嗎?如此說來,半年前在城外勸降之人必定就是劉琦公子了!”
一時間,城內百姓議論紛紛,當然都是偷偷地。
襄陽城內,如今今時不同往日,龐統已經不允許百姓再胡說八道了。
因此,百姓們就連說話交流都需要小心翼翼,以防隔牆有耳!
“哎呀,早知如此,當初為何不降啊?”當即便有人追悔莫及起來。
“呵呵,我等說了算嗎?那狗曰的龐統,自己反骨仔卻要拉著咱們襄陽百姓作墊背,真是可恨!”
“是啊是啊!他龐統不願意投降,我等又能怎麼辦?之前被砍了腦袋的上千百姓就是前車之鑑啊!如今他們的腦袋在四面城門上掛著呢!”
百姓們皆想要出城,或者投降江東軍,儘快結束這場動亂。
然而龐統才是掌權之人,加之又有城中大族、大戶,這些牆頭草為羽翼。
十萬青壯、十萬叛軍皆由他們掌控,糧草物資也在他們手裡,百姓們還能如何?
然而對於現在的龐統來說,日子卻也不好過,因為他派往上庸、漢中方向求援的信使一去不回。
時間一天天過去,襄陽城內人心惶惶,龐統卻也心急如焚了!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血之孫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