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兩頭。
城外的江東軍再迎一波援軍之後,如今已經是對襄陽城呈現了碾壓之勢,這讓城內叛軍不禁惶恐不已。
起初,龐統一通忽悠加安撫還算有效,一直到江東軍再一次有了大規模動作!
原先城外有近十萬江東軍,各有兩萬在城東、城北和城西,城南則有一萬。
除此以外,還有大約三萬人負責運輸糧草過河,將糧草物資從樊城運到城外大營。
因此,當時的江東軍滿打滿算就只有七萬戰兵,這是叛軍們花了兩個月時間才弄清楚的結果。
可現在好了,江東軍又來了四五萬,如今便有了整整十五萬之數!
來了援軍也就算了,江東軍居然又有了大動作,居然將圍三缺一給改為了圍三漏一!
城東的江東軍從兩萬變成了三萬之數,“潘”、“馬”旗號變成了“太史”、“沈”、“傅”,這明擺著城東的江東軍主將已經成了太史慈!
要說太史慈是誰?
那可是江東軍第一猛將,曾經先後生擒了魏延、羊侃的猛人!
所謂人的名,樹的影,叛軍之中又有何人不知太史慈的大名?
城西的江東軍則是從兩萬變成了整整五萬,原本只有“孫”、“霍”兩面大旗,如今卻多了“韓”、“潘”、“馬”三面。
也就是說,如今城西的江東軍乃是荊北軍團全員皆在,要知道這可是江東軍的一個滿編軍團啊!
再看城北,本是“陳”、“韓”、“劉”三面大旗,原本“陳”字大旗在中間,這說明原先的江東軍主帥乃是一名陳姓將領。
可現在,“韓”字大旗到了城西,取而代之地是多了一面“陸”字大旗。
且“陸”字大旗到了中間,“陳”字大旗被移動到了原本“韓”字大旗的位置。
這說明城外的江東軍已經更換了主帥,從陳姓將領被換為了陸姓將領!
龐統深知,在江東軍中陳姓將領有不少,其中最為出名的卻要數陳慶和陳武二人。
其中,陳武乃是江東軍王牌部隊——“廬江上甲”的統帥,可陳武和廬江上甲如今在淮南。
因此,龐統判斷這名陳姓將領不可能是陳武,那就只能是陳慶!
陳慶,乃是江東軍中“白袍軍”的統帥,且是孫策愛將。
可如今,城外江東軍的主帥卻從陳慶被替換成了陸姓將領,這說明此人比之陳慶還要厲害。
在江東軍中,陸姓將領可不多,有名的就只有陸遜一人了。
要說陸遜是誰?那可是鼎鼎有名。
畢竟龐統出自襄陽龐氏,和吳郡陸氏一樣都是南方的頂級大族,因此龐統自然知道陸遜。
對於陸遜,龐統深知此人謀略甚高,只不過還十分年輕!
如今,年輕的陸遜卻成為了城外十五萬江東軍的主帥,這就讓龐統有些羨慕嫉妒恨了。
“哼,論及出身、能力,我龐統可不比陸遜差!”對此,龐統感到很是不爽。
若非他在孫策、孫權麾下無法實現人生理想,他也不會造反,更不會再將希望寄託在劉裕的身上!
結果倒好,陸遜比他還年輕,居然實現了他龐統一生所追求的目標!
那可是十五萬江東軍的主帥啊!江東軍頂了天就只有四十多萬,十五萬就是三一之數了。
如此大軍的統帥,其地位之高,不禁讓龐統感到羨慕不已。
可是沒辦法,形勢比人強,人家陸遜就是比他混的好!
“你有十五萬大軍,我也有八萬之眾,且有襄陽堅城一座,誰怕誰!”龐統不禁望著城外冷哼道。
沒錯,襄陽城內又經過了半年的發展,如今叛軍的人數已經達到了八萬之數!
城內無數中產破產,窮苦百姓更是迫於無奈,最終只能向城內的大戶、大族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