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南陽軍團於樊城渡過漢水,陳慶攜劉琦與荊北軍團眾將在岸邊熱情迎接。
“我等見過太史將軍!”以陳慶為首,一干將校皆向太史慈參拜道。
“哈哈哈,諸位將軍許久不見!”太史慈高興地說道。
“太史將軍!此地非說話的地方,還請隨我等前往大營!”
陳慶望了望浮橋上和河對岸,只見浩浩蕩蕩的數萬大軍正在渡河,於是提醒太史慈道。
太史慈欣然答應,對於陳慶,他其實早有耳聞。
三年前,他們一起隨主公和大都督北上雍涼,一起對抗大秦。
彼時,太史慈跟隨周瑜去往蕭關,陳慶則跟隨主公留在安定作戰。
後來,周瑜率軍前往高平,太史慈奉命救援,當時的陳慶則是在堅守臨涇。
也就是說,二人雖然一起去了雍涼,但其實並沒有在一起並肩作戰過的機會!
哪怕是在前往關中,以及後來返回的途中,雙方也少有接觸。
可太史慈卻一直知道陳慶這個人物,打從第二次江夏大戰之後,太史慈就記下了陳慶的名字。
在太史慈看來,陳慶、陳子云乃是不遜於周瑜、魯肅的大才,是早晚要飛黃騰達的人物。
雖然現在年輕,人又文弱無力,但主公向來更看重謀略!
論謀略,太史慈不過粗通文墨,略有智計而已。
反觀陳慶,他打仗有自己的一套風格,用兵也不循規蹈矩,而是靈活多變。
在戰略、戰術上,太史慈多依賴魯肅等智囊的指點,以及部下們的建議。
陳慶卻能獨自謀劃,當初和吳才在一塊的時候也多由陳慶進行部署,因此才能救援武昌、攻拔南陽成功!
等到眾人進入中軍大營,也就是城內大營之時,太史慈受到了將士們的熱情歡迎!
“太史將軍萬勝!江東軍萬勝!”
“太史將軍萬勝!江東軍萬勝!”
由此可見,太史慈在軍中確實威望甚高,遠超尋常將領!
對此,陳慶早有所料,因此心中也沒有什麼想法。
及至進入大帳,眾將一一落座。
就當眾人皆以為陳慶是主,太史慈是客,陳慶理當坐上主座之時,陳慶卻是主動將主座讓給了太史慈!
“太史將軍!還請入主座!”陳慶說道。
中軍帳中的主座,自然就是主帥之座。
在南陽軍團還沒有到來前,此座就是陳慶的。
現在太史慈攜南陽軍團開到,也確實陳慶是主,太史慈是客才對。
可偏偏陳慶一反常態,居然主動讓出了主座之位,這倒是讓太史慈有些受寵若驚了。
“哎呀,陳將軍乃是白袍軍主將,聽說還是新組建的近衛軍團主帥!在來到襄陽後又迂迴作戰成功,順利清剿沿岸叛軍,助荊北軍團順利渡河。後受到眾將推舉,做了此處主帥!且陳將軍為主,慈為客,慈如何敢喧賓奪主!”太史慈說道。
聞言,陳慶不由得吃了一驚,心想太史慈威望如此之高,此來居然不想做主帥?
“太史將軍嚴重了!慶微末之功,在太史將軍面前實在是不值一提!還請太史將軍入主座,慶入副座!”陳慶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