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陳慶帶著白袍軍迂迴成功,將沿岸叛軍盡數殲滅,如今的荊北軍團又如何能夠輕易就渡河過來?
再者,陳慶現在作為主帥卻還需要煞費苦心,為了拿下襄陽而操碎了心。
因此,於情於理,眾人都不如陳慶辛苦!
可對於這些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卻又不想在此時提起。
畢竟陳慶並非主公,只是主帥,且主帥之位還是靠他自己贏來的。
倘若這會眾人說“自己不辛苦,陳將軍辛苦”,那豈不是意味著陳慶沒資格做主帥了嗎?
因此,眾人只是笑笑,而不言其他。
陳慶對此同樣是心知肚明,且他這段時間也確實沒少對如何拿下襄陽費心思,因此也確實辛苦。
說實話,對於做主帥統帥數萬大軍這種事,陳慶還是人生頭一回。
想當初,陳慶和吳才一起統帥白袍軍,兵不過七千,兩人有事也是商量著來,一切都十分簡單。
可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
陳慶已經是荊北軍團和白袍軍的主帥了,手裡管著近十萬之眾,校尉以上將領都有二十幾人。
雖然這會前來參加軍議的只有八個人,但那是因為陳慶沒把其他校尉們喊上,不然與會人員就會更多了。
單單這會功夫,只望著帳中的其他七人,陳慶卻也感覺壓力山大。
之前,大傢伙沒有聚在一起,陳慶還沒有那種感覺。
可直到現在,當大家都聚在一起的時候,陳慶方才明白為帥者的不容易!
所謂人多口雜,陳慶作為主帥既要樹立威信,同時還要顧及到方方面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比如,韓當乃是荊北軍團的主帥,雖然這會成了陳慶的下屬,但陳慶可不能在荊北軍團其他將領面前拂了他的面子。
比如孫河,好歹也是荊北軍團的副帥,同樣也不能失了他的面子。
比如潘璋,雖然官位不高,但好歹也是江東軍中的元老。
比如霍峻、劉琦,二人都是荊州人,雖然資歷、威望不高,能力、功勞不大,但也一樣要給予他們尊重。
比如鄧羌,論資歷、威望更低,但他有能力,且是頂級猛將,又是陳慶的妻族兄弟,那就更別提了。
想到此處,陳慶一陣壓力山大,額頭都差一點冒汗了。
而且在來時,陳慶早就聽說了,眾將誤以為接下來是要攻城了。
可攻城是假,陳慶其實想吩咐眾將將襄陽圍三缺一,進一步以勢壓人,以此來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可陳慶擔心,倘若此言一出,眾人可能會無法接受。
畢竟包圍和攻城是兩碼事,雖然結果可以一樣,但過程根本不一樣。
在座的皆是驕兵悍將,一個不好,陳慶這個主帥就沒得做了。
因此,陳慶得想一個辦法出來,然後慢慢讓眾將接受只有圍城方可取勝的結果。
畢竟襄陽這種城池,倘若強攻是不一定能成功的,反而只會白送人頭!
相反,倘若只是包圍的話,在後方補給源源不斷地情況下,反倒是早晚會取得勝利。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血之孫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