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是個人都會有野心,倘若沒有野心,那人和鹹魚就沒什麼分別了。
然而野心也分種類,比如普通百姓有渴望發家致富,想要過上好日子的野心。
比如寒門子弟渴望出人頭地,想要有朝一日封侯拜將,光宗耀祖的野心。
比如將領、官員渴望官位能夠更上一層樓,有朝一日能夠一人之下,萬人之下的野心。
野心有許多種,也有大有小,可唯獨孫權想要當老大的野心不能有!
在我的治下,老大就只有一人,那就是我。
除了我以外,外事有周瑜,內事有張昭。
此二人是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除此以外,還有陶侃、張紘兩位刺史,獨領風騷。
再往下便是各軍團主將、各郡太守、各軍將領,以此類推。
可以說,不管是文官還是將領,又不管官位大小,他們的權利都是我賦予的。
在我的麾下無論是誰,升官只看功勞、資歷、威望、能力,想要多大的官都好說。
唯獨你想當家作主人,或者將我取而代之,這是萬萬不可以的!
孫權此人有野心,可他又不同於其他人那樣,孫權一心只想要將我取而代之。
這我能夠答應嗎?
自然是不可能的。
再者,歷史上的孫權繼位,他一生的成就又有多少?
花三年穩定江東,花五年打下半個江夏,赤壁之戰依靠周瑜、魯肅主戰大敗曹操。
之後,孫權將兵權一分為二,荊州的那一份先後由四大都督來統帥。
周瑜打下南郡,再到被劉備借走南郡,之後周瑜病逝,魯肅繼任大都督。
魯肅攻取長沙、桂陽二郡,再與關羽談和,雙方約定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
魯肅在繼任大都督之後,一直與劉備一方保持著友好關係,雙方是為同盟,共抗曹操。
再到魯肅病逝,大都督之位空懸著,直到關羽發動襄樊戰役。
彼時,劉備已經手握益州和半個荊州,劉備又和關羽先後北伐,攻取了漢中,大敗曹軍,強盛一時。
當時的孫權說實話眼紅了,同為在南方割據,劉備、關羽都能打得曹軍找不著北。
反觀孫權率領江東一半的大軍進攻合肥,結果卻在逍遙津被張遼擊敗,先後兩次攻打合肥都是慘敗!
於是乎,在司馬懿的建議下,曹操準備拉攏孫權。
正好孫權也正對劉備、關羽感到眼紅,於是雙方一拍即合,準備聯手對付關羽。
之後,呂蒙繼任大都督,統帥荊州的軍隊。
呂蒙白衣渡江,公安、江陵的糜芳、傅士仁相繼投降,呂蒙成功奪取南郡、武陵、零陵三郡!
孫吳全據長江中上游,並與江東連成一片,孫吳也自此強盛一時。
再到之後不久,呂蒙病逝,陸遜繼任大都督。
陸遜臨危受命,率領五萬大軍於夷陵,抵禦劉備的討伐大軍。
最後,劉備大敗,陸遜大勝。
可以說,孫吳四大都督在荊州沒輸過,可孫吳在荊州也只是防禦卻從未主動進攻過曹操和劉備。
反倒是孫權的一生主動進攻過合肥六次,這六次進攻合肥無一例外,全都是敗績!
論打仗,孫權成就了“孫十萬”之名,可謂在軍事上毫無建樹。
反倒是在權謀、穩定一方、識人、用人、御人上,孫權並不輸於曹操、劉備、孫策任何一人,甚至有過之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