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在我的命令下,我和董襲換了位置。
原本董襲是前軍主將,擔任水師先鋒,負責第一輪作戰。
但在我的命令下,董襲被換到了中軍,負責保護魯肅的安危。
畢竟我是主公,雖然我不是主帥,但董襲也不得不聽從。
見到董襲有些鬱悶,我心裡明白,董襲這是怕自己撈不到功勞。
於是在董襲離開前,我當場宣佈,擢升董襲為揚武將軍。
一下子就晉升為了將軍,董襲的心裡再無任何的不滿,對我也是越發地忠心。
於是乎,董襲坐著我來時所乘坐的走舸前往中軍,我和星月則是留了下來。
接下來,將會由我率領前軍,並向著江陵進發。
………
另一邊,不僅僅是我方水師距離江陵越來越近,桂陽的戰事也即將迎來尾聲。
桂陽城,更確切地應該說是桂陽郡,其實是我方防禦交州陳霸先的門戶。
從桂陽南下,雖然只有一條路,但卻是從荊南通往交州的必經之路。
而從交州北上荊州,桂陽也是必經之路,桂陽城因此為核心城池。
自從大漢諸侯聯軍失敗,周泰又離開桂陽以後,陳霸先看準時機率軍進犯。
雖然陳霸先只帶了五萬大軍,但民夫卻有整整二十萬之眾,因此稱之為三十萬、五十萬大軍也不為過。
畢竟在古時候,但凡打仗,將真實的兵力數字進行誇大一番實屬正常。
何況陳霸先有五萬精銳,二十萬民夫,因此稱之為五十萬大軍也有人信。
總之,現在的桂陽城已經被交州軍團團包圍,並且已經搖搖欲墜。
自從交州軍到來後,桂陽已經整整被包圍了半年之久,現在就連外城牆都已經被攻破了!
若非桂陽軍民眾志成城,在太守—陳震、大將—孫瑜、全琮的努力下共同修築了一道內城牆,恐怕整座桂陽城都已經被攻破了。
現在,雙方正圍繞著內城牆在展開激烈的大戰,在交州軍的猛攻下,就連內城牆都已經搖搖欲墜了。
原本守軍有一萬五千人,周泰在離開後,帶走了其本部五千人。
經過了半年的血戰,守軍只剩下了不到半數,甚至連兵員都已經換了好幾茬!
畢竟桂陽城乃是桂陽郡的治所所在,作為治所,桂陽城在鼎盛時期有著十萬人口。
十萬人口,加上從周邊各縣、鄉亭逃難來的百姓,其中青壯數量有近四萬。
江東軍乃是仁義之師,得人心,因此全城軍民都願意幫助守軍一起守城。
而在太守—陳震的努力下,全城的軍民、物資進行了統一管理、統一排程,守城方將一切力量都發揮到了極致!
若非如此,在二十五萬交州軍的猛攻下,桂陽早就被攻破了。
面對如此堅城,交州軍損失慘重,二十五萬大軍已經摺損超過半數。
面對如此慘重的傷亡,交州軍主帥陳霸先並沒有灰心,而是爆發出了十分頑強的意志!
整個交州的人口也就五百萬,其中青壯有大約一百萬,陳霸先帶來的二十五萬大軍已經是交州四分之一的力量了!
交州軍不僅人數眾多,物資也是交州這些年來近一半的積累,就連陳霸先帶來的將領也個個不遜色。
除了主帥陳霸先外,其麾下還有吳明徹、陳蒨、杜僧明、任忠四將,皆是陳霸先麾下的強將!
吳明徹512年578年),字通昭,秦郡人。
齊朝南譙太守—吳景安之孫,梁朝右軍將軍—吳樹任之子,南朝陳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