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纛倒,要麼主將陣亡,要麼軍隊覆滅。
因此,論及軍功,其實斬將和奪旗是一樣的。
現在,賀拔嶽的目標就是陳慶身後的那兩面大纛,以及陳慶的項上人頭。
此時,賀拔嶽同樣帶著親衛在一路猛衝猛打,如入無人之境。
賀拔嶽好歹也是宗師初期猛將,雖然比不上黃忠,但在西部鮮卑中也算排得上號。
反觀白袍軍,主將陳慶是個戰五渣,論武藝只是和普通將士差不多。
反觀白袍軍的其他人,雖然論戰鬥力冠絕江東軍,但比起宗師級猛將還是不如的。
畢竟將領論武藝、裝備、飯食都要比普通人要好太多太多,這是不能比的,也是沒辦法的。
因此在宋朝以前,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猛將存在,就是因為這個道理了。
那時候的冶金技術並不高,好鋼都用在好刃上,好裝備都給將領們用了。
那時候生產技術低下,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可以天天吃肉,普通人就只能吃五穀。
相反到了宋朝,冶金技術提高了,普通士兵的裝備也不遜色於將領了。
而到了宋朝,生產力也提高了,老百姓的物質生活也豐富了。
吃肉,不再是貴族階層的特權,老百姓也時常能吃到肉了。
還有一點是武學的發展,在宋朝以前,武學都是一脈相傳。
比如,趙雲、張任、張繡,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師傅——童淵。
那時候若要習得精湛武藝,要麼天生神力,要麼拜得名師。
而到了宋朝就不一樣了,那時候的武學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民間不乏習武之人。
綜上所述,在漢末,將領的戰鬥力絕對是碾壓普通士兵的存在!
現在就是這樣,在賀拔嶽的帶頭下,數十騎如入無人之境。
反觀陳慶,他武藝稀鬆,廝殺全靠他的親衛。
然而白袍軍的將士都甘願為陳慶效死力,這得益於陳慶的愛兵如子,以及他的人格魅力。
作為主將,陳慶在平日裡絲毫沒有架子,甚至能與將士們同甘共苦。
平日裡在訓練時,陳慶甚至把自己的食物分給將士們吃,自己從不吃肉。
有人受傷了,陳慶親自為其包紮傷口,甚至親自照顧。
有人戰死了,陳慶會心疼得一晚上睡不著,甚至偷偷往對方家裡寄去補償款。
白袍軍上下七千將士,沒有人沒有受到過來自陳慶的恩惠,也沒有人不對陳慶感恩戴德。
人心都是肉長的,對白袍軍來說,陳慶不是他們的主將,而是他們的兄弟!
正因為如此,雖然陳慶武藝不行,但將士們卻都心甘情願地為其出生入死。
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兩年的相處下來,陳慶的人格魅力早已征服了白袍軍上下。
現在,賀拔嶽正殺向陳慶,但他所遇到的阻力也是出奇地大。
白袍軍的將士們無不拼死抵抗,他們絕不會讓任何人傷害到他們的主將,更不會讓陳慶受到一丁點傷害的。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血之孫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