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草,糧草,指的就是人吃的糧食和牲畜吃的草料。
隨著時間的流逝,在人吃馬嚼下,爾朱大軍的糧草又快要見底了。
支撐一場大戰,靠的是軍隊的意志力,以及後勤運輸的保障。
但隨著北地郡被聯軍一分為二,爾朱大軍的糧道也不出意外地被切斷了,爾朱大軍就此陷入了斷糧的危機。
自從蕭關被一分為二,爾朱軍和江東軍各佔一邊之後,雙方就此陷入了對峙之中。
倘若沒有外界的干擾,雙方說不定會一直對峙下去,然而爾朱軍要斷糧了。
倘若爾朱榮再不採取措施,到時候別說是全據蕭關,他的大軍也可能會就此灰飛煙滅。
爾朱榮想到了兩個計劃,一是在糧盡前發動一次猛攻,不管能不能全據蕭關都得試一試。
二是就此退兵,然後北上攻打聯軍,並與他們後方的軍隊進行匯合。
然而在爾朱榮看來,這兩個計劃都不夠完美,全都存在著破綻。
比如第一條計劃,倘若打下了蕭關,爾朱軍也依舊會陷入斷糧的危機。
而若是打不下蕭關,那他們就會士氣低落,甚至在撤退的路上遭到江東軍的銜尾追擊。
比如第二條計劃,倘若北上進攻聯軍,到時候就可能會遭到聯軍和江東軍的夾擊。
因此,無論哪一條計劃,對於爾朱軍來說獲勝的可能性都不大。
於是,爾朱榮就和爾朱天光、爾朱兆想出了第三條計劃,而且是成功性最大的一條計劃。
那就是在大軍離開前,先忽悠步兵對江東軍發動猛攻,爾朱三將再趁機帶著騎兵離開。
倘若能夠攻下蕭關,那麼很好,爾朱軍就此擺脫江東軍的糾纏。
倘若不能攻下蕭關,那也沒關係,兩萬三千步兵和民夫也足夠對江東軍造成慘重的傷亡了。
計劃的可行性很高,其目的在於迷惑江東軍,並保證在爾朱家的騎兵撤退後不會遭到江東軍的追擊。
而兩萬三千步兵和民夫的存在,本身就是用來充作炮灰使用的,眼下正是發揮他們價值的時候。
為了保證這一仗能夠對江東軍給予足夠的殺傷,爾朱榮為此做足了準備,不僅透過忽悠提升了步兵計程車氣,還拿出了僅剩的糧草給他們飽餐了一頓。
爾朱榮說:“今日就是在蕭關的最後一戰,我們的援軍即將抵達,在此之前,無論如何都要全據蕭關。屆時,大軍將會和援軍一起深入關中,然後直取長安,建功立業就在今日!”
步兵們和民夫們被忽悠得一愣一愣地,全都對此深信不疑,並且十分高興。
步兵們聽到就要有援軍到來了,因此感到高興,畢竟這樣一來他們也能輕鬆許多不是嗎?
民夫們則是對今夜的大餐感到慶幸,畢竟作為民夫,一直以來他們的伙食都要比正規軍差許多。
今夜,他們不僅飽餐了一頓,還得到了爾朱榮的諸多許諾。
比如,在接下來的大戰中,凡是建立功勳的人都可以獲得獎勵等等。
兩萬三千人的情緒都被帶動了起來,整個蕭關北城都為之沸騰,這同時也引來了江東軍的警惕。
雙方在蕭關已經對峙兩個月了,這兩個月來,雙方之間一直太平無事。
然而今夜卻是不同尋常,爾朱軍那邊動靜這麼大,實在是太反常了。
為此,周瑜判斷出爾朱軍即將採取行動,於是吩咐眾將作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