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高歡來說,大秦國遠在千里之外,對他並沒有威脅。反倒是鮮卑人近在咫尺,對高歡來說才是腹心之患,因此參與聯軍不過是敷衍。
如果我是高歡,恐怕我也會這麼做,畢竟派再多的軍隊前來也是有去無回!因此,文丑一軍已成棄子,必死無疑!”周瑜分析道。
“不管文丑是否已經想好了後路,亦或者依舊矇在鼓裡,以在下之見,主公都不妨拉攏一二!”王猛建議道。
“拉攏文丑嗎?可惜來的不是趙雲、麴義,文丑又斷了一臂,要之何用?”我不以為然。
“伯符,文丑雖然獨臂,但畢竟乃是昔日袁紹的上將,武藝高強。就算不能再上陣廝殺,但統領一軍,亦或者派他駐守一地也是可以的!”周瑜說道。
“也罷!既然你二人都這麼說了,回頭我就去拜訪一下吧!”我無奈地說道。
話說高歡怎麼不派趙雲來呢?哪怕是麴義也好啊!這文丑若是好好的也就算了,如今斷了一臂,真是個雞肋!
嗯?或者就因為文丑是個雞肋,高歡才派他來的吧?
想到這裡,我不禁又樂了:“諸位,高歡雖然與曹操結盟,但卻如此敷衍,想必他有什麼陰謀啊!”
“能有什麼陰謀?就因為袁紹病亡,他才能藉著一群袁紹舊部,趁機崛起於河北!他和曹操結盟,恐怕也是為了休養生息,趁機發展壯大罷了!”周瑜說道。
在周瑜看來,高歡和我方其實是一樣的,和曹操結盟不過是為了趁機發展罷了。
只不過在與曹操結盟之後,高歡選擇了敷衍聯軍,而我方則選擇了全力應對。
我們雙方採取了不同的方式,可謂有利有弊,比如我方這樣做肯定是會影響到後方休養生息的。
而高歡這麼做,雖然他能壯大自己,但在聯軍一事上也撈不到什麼好處。
雖然北上聯軍有利有弊,但換個角度來想,同樣日後若是謀取關中,我方肯定是要比高歡更有利一些的。
不能說高歡目光不夠長遠,只能說他作為一方諸侯是隻為了自己,由此可見,高歡根本不具備一統天下的才能。
“你們覺得幷州如何?”我突然問道。
“幷州嗎?河北大戰之後,幷州元氣大傷,自保有餘,只能苟延殘喘!”周瑜評價道。
“聽聞劉淵在三年前就已經病故了,後來他的長子——劉和繼任刺史,卻因為黎陽之戰的大敗而備受打擊,所以鬱鬱而終。此後,乃是劉和之弟——劉聰繼任刺史,此人倒是頗有手段!”王猛說道。
“不錯,不瞞諸位!其實昨晚劉琨前來找過我,對我軍逼迫曹軍主力南下,為河北群雄解圍一事表達了感謝。劉琨還告訴了我,曹操為了與幷州化解仇怨,竟然釋放了五萬戰俘!併為了讓幷州出兵,還許諾會在此戰過後,將河東割讓給幷州!”我對眾人說道。
眾人都感到難以置信,曹操真是好大的手筆啊!為了聯軍一事,曹操竟能做到如此地步,也難怪他能夠贏得盟主之位了!
“如此看來,主公錯失盟主之位也實屬應該了!畢竟曹操能夠做到這些,而我方卻並不能給予一眾諸侯任何地好處!”王猛不禁感嘆道。
“不錯,我也是如此想的,但幷州的態度卻十分模糊。在我看來,曹操乃是導致幷州衰弱的直接元兇,但畢竟當初乃是劉淵、劉和主政,與劉聰無甚關係。甚至可以說,劉聰之所以能夠繼任幷州刺史,也多虧了曹操!因此,劉聰感恩於曹操,與曹操結盟,並答應加入聯軍也無甚奇怪!
但是石勒、冉閔呢?此二人乃是幷州元老,更是幷州雙子星,與曹操的仇怨可不是輕易就能化解的!劉聰願意與曹操結盟,難道石勒、冉閔就願意嗎?想當初,石勒、冉閔二人手中可是握有二十萬大軍,卻都因為曹操被一戰打得灰飛煙滅!恐怕在二人的心裡恨極了曹操。”我分析道。
眾人聞言,不禁陷入了沉思,總感覺幷州的情況有點複雜。
周瑜足智多謀,也思考得飛快,很快便有了頭緒:“搞不好幷州會因此大亂也說不定!”
在歷史上,石勒就是因為劉淵死後,無人能制。石勒又不服劉聰、劉曜,因此反叛,當然劉曜也不服劉聰。最後,劉曜滅了劉聰,石勒又滅了劉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