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荊北軍團是全部帶上呢?還是隻抽調一部分呢?這讓我陷入了抉擇之中。
“主公,末將自從將炮灰營中的曹軍俘虜交還給曹操之後,就成了光桿司令!”魏延抱怨道。
“主公,末將等兄弟二人也是有校尉之名,卻無校尉之實!”鄧艾、鄧羌兄弟一起抱拳說道。
得!看來只剩下第三種選擇,也就是從荊北軍團中抽調兵力了。
“我意已決,荊北軍團留下一萬五千人,其餘軍隊隨我北上!”我拍板道。
“主公,請務必帶上末將!”太史慈請命道。
“主公,末將等也是!”其餘眾將也是如此。
“嗯,太史子義、沈弘先、陸伯言隨我北上,韓義公、孫伯海、潘文珪各率五千人留下!之後,義公由你繼任荊北軍團主帥,伯海出任副帥!以這一萬五千人為種子,重新組建新的荊北軍團!”我作出了安排。
荊北軍團五萬人,留下一萬五千人,抽調三萬五千人一起組建遠征軍團。
原荊北軍團主帥太史慈,軍師陸遜,左軍主將沈慶一起加入聯軍。
而韓當、孫河得以升任主帥和副帥,雖然不能一起北上,但也任務艱鉅。
要從一萬五千人重新擴編到五萬人,任務艱鉅,難度不小!
“嗯…加上霍仲邈所部,再從荊州水師抽調蔣公奕所部一起歸入荊北軍團。韓當為中軍,孫河為前軍,霍峻為後軍,潘璋為左軍,蔣欽為右軍!再重新招募兩萬五千人,五軍各一萬人,一半老兵,一半新兵!”我吩咐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等領命!”韓當、孫河、潘璋三將應諾道。
如此一來,荊州這邊的部署為:
北部,新荊北軍團暫時為兩萬五千人,重新擴編後依舊為五萬人;
西部,甘寧軍一萬五千人;
南部,周泰軍一萬五千人;
黃蓋的荊州水師一萬五千人。
四路大軍,可攻可守,還有機動力量。
“任命!大將軍長史——張昭、張子布為糧草排程使;右軍師——魯肅、魯子敬為全境防禦使,有權調動二州所有駐軍!”我接下來又安排道。
沒想到此事竟然引起了軒然大波!
“伯符,你不帶子敬一起北上嗎?”周瑜問道。
“不錯!理由有三:第一、子敬的身體不宜加入遠征;第二、西陵那邊由張子布主管政事,同時也需要有人主管軍事,子敬前往正合適;第三,子敬還未娶妻,不能因為戰事,從而耽誤了子敬的終身大事!”我解釋道。
眾人聽著我所說的前兩條理由,覺得很有道理,但等我說出第三條的時候,又不禁鬨堂大笑。
魯肅也不由得又鬧了一個大紅臉,臉都發燙了,紅的像猴子屁股一樣。
注:漢初三傑,蕭何負責調集糧草,張良負責參贊軍事,韓信負責帶兵打仗。
眼下,北上會盟,加入聯軍,討伐異族,無疑是一場遠征。因此,張昭、王猛、周瑜就想當於三傑。至於魯肅留在後方,是主管全境防務的。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血之孫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