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原本的八座軍營,經過一行人一路北上之後,也在徐琨的授意下被合併為了四座,分別由四名軍司馬負責。
從淮水往南,至歷陽,一字排開。而鍾離便在最北邊一座軍營的西邊三十里處,歷陽則在最南邊一座軍營的南邊四十里處。
在這一番佈置下,東面廣陵方向但凡有大隊曹軍犯境,都將會在付出一定的代價之後,才能兵臨鍾離或歷陽。倘若曹軍人數過多,四座軍營的四千將士也不會死守,而是會退守鍾離。
如此一來,日後整個臨淮郡都將會變得固若金湯,穩如泰山。
之後,徐琨帶著到彥一起來到了鍾離城。
這裡是一座小縣城,城牆不過兩丈高,人口不過三萬。麻雀雖小,但卻五臟俱全;城池雖小,但卻是臨淮北部的屏障。
因此,接下來到彥的工作並不輕鬆。倘若日後曹軍犯境,並在擊破四座軍營後,鍾離就只剩下了孤城一座,而壽春和歷陽都遠在二百餘里外。
一行人進入城中,徐琨首先求見了這裡的縣長,然後自我介紹一番。
對方在得知徐琨的身份後,不禁嚇了一跳,官大一級壓死人,何況兩人之間差了好幾級。
徐琨又將到彥介紹給對方認識,雙方互相客套一番,今後就是一起共事的同僚了。
現在的揚州,太守和將軍、中郎將同級。但校尉卻依舊比縣長的地位要高,至少與大縣的縣令平級。因此,在徐琨的安排下,今後將由到彥負責防務,縣長只管政務,並負責提供糧草。
考慮到此城人口稀少,徐琨不禁後悔,當初怎麼沒與臨淮太守諸葛瑾見上一面呢?
結果,在這名縣長口中得知,鍾離城竟是屬淮南郡,這讓徐琨不禁尷尬。
沒辦法,徐琨只能讓到彥派一名士卒返回歷陽,通知諸葛瑾,準備將鍾離劃到臨淮郡一併管轄。
然後,徐琨對到彥一番囑託,讓他接下來修繕城防,並儲存守城物資。然後帶著親衛前往停船的地方,準備坐船前往壽春。
雖然臨淮郡的防務工作最重,但畢竟壽春的位置在三郡之中,所以徐琨還是準備將自己的大本營設在壽春。
尤其壽春的河對岸,曹軍在修建壽陽城,再往北便是譙郡,乃是豫州的治所。所以於情於理,徐琨都應該把大本營設在壽春,並在那裡對三郡的防務作統一指揮。
注:到彥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本是南朝宋名將。
早年家貧,以挑糞為生,隨從劉裕平定孫恩之亂。在平定盧循之亂中,兵敗免官。
後率軍擊敗西蜀譙道福,收復白帝城,輔佐劉道憐、劉義隆鎮守荊州。
宋文帝劉義隆即位後,以到彥之為中領軍,委以軍政大權,後打敗荊州刺史謝晦。
作為元嘉北伐統帥,帶兵收復洛陽、滑臺、虎牢等地,終為北魏所敗。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血之孫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