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苦苦等待了一個月之久,終於等來了心心念唸的援軍。
主將名叫檀道濟,雖然三字名,又是黃巾出身,令袁紹很不喜歡。但數量多達五萬的青州郡兵,是他的長子袁譚能夠派出的全部力量了,這倒是讓包括袁紹在內的冀州上下重新恢復了信心。
於是,袁紹按照計劃,通知張飛所部五萬人開始朝著清河境內撤退。
而他本人,以及鄴城內的一眾心腹、家眷也早已撤往了清河。
如今在清河境內,集結了包括張飛所部、檀道濟所部郡兵在內的十萬大軍!這讓袁紹及手下謀士們對接下去的戰事充滿了期待。
按照著計劃,只要冉閔、石勒的大軍進入鄴城範圍,便會由韓猛負責切斷冉閔的糧道。再由高歡率領的三萬大軍從鉅鹿方向南下,曹操率領的二十萬大軍從黎陽北上,袁紹手下十萬主力從清河往西,將他們包圍。
然而從計劃一開始,石勒大軍的進軍方向就出乎了袁紹的預料。
在得知曹操大軍開始撤退後,石勒並沒有當回事,但等到張合、高覽的軍隊也從官渡城內撤出,隨著曹操大軍一起撤退時,石勒便立馬派人攻佔了這座拖住他長達半年之久的城池!
隨後,曹操大軍與張合、高覽的軍隊一路退至黎陽城外。
石勒大軍則繼續穩紮穩打,一路上攻佔了魏郡西部的十餘座城池!之後,他並沒有率領大軍北上鄴城,而是繼續帶著主力前往黎陽與曹操大軍對峙。
冉閔也沒有照著袁紹的計劃那樣進軍,而是派出了三萬步兵,並在副將的指揮下,南下攻佔了魏郡北部的數座城池。
如此一來,袁紹的包圍計劃全部落空。但他依舊不死心,決定改變計劃,將冉閔的五萬人馬吃掉。
於是,他派人通知高歡所部按照原計劃南下,張飛大軍原路返回,攻打被攻陷的魏郡北部城池。而他本人則和檀道濟,以及眾謀士一起,率領五萬大軍從清河北上,經鉅鹿,準備與高歡一起夾擊冉閔率領的兩萬騎兵。
冉閔在得知袁軍各部的動向之後,只是冷笑,便帶著兩萬鐵騎傾巢出動,並放棄了趙國全境。然後直奔鉅鹿而去,那裡有袁紹及檀道濟的五萬青州軍!
雙方在鉅鹿澤南部的平原遭遇,袁紹軍是數量多達五萬的步兵大陣,而冉閔一方則是兩萬鐵騎。
冉閔雖然人少,但他率領的兩萬乞活軍,可是連鮮卑、匈奴十萬聯軍也能打敗的鐵騎!
冉閔更是繼呂布之後,公認的天下第一猛將。甚至有人說,哪怕項羽復生也不是他的對手!
就是這樣一員猛將,帶著兩萬虎狼般的鐵騎,在鉅鹿背水一戰,彷彿項羽復生。
袁紹軍區區五萬步卒,雖然擺成了陣勢,但沒有城池和地形依託,所部又只是些郡兵,哪裡是冉閔的對手?
戰鬥毫無懸念,乞活軍僅僅幾輪箭雨,再加三波衝鋒,在付出了大約三千人的傷亡後,便將袁紹所部全殲。
檀道濟被冉閔陣斬,袁紹及一眾謀士,則是在一群殘兵的保護下死裡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