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一眾江東文武,在被我派人通知後,一起來到議事廳,開始了來到金陵後的第二次朝會。
此次,周瑜也赫然在列,作為江東武將之冠,自然排在了武將一列的首位。
等到眾人齊至,我便率先說道:“諸位!經過這幾日的思考,我已作出了決定!”
我稍作停頓,然後看向下面的眾人。
眾人又是緊張,又是期待,一口氣就這麼提在了嗓子眼上。
眾人的反應我全都盡收眼底,於是,我繼續說道:“我已決定於五日後,也就是十月初一,率兵渡江,攻打淮南!”
眾人聞言,盡皆鬆了一口氣,才終於放下心來。
“金陵大營各部及諸位謀士、幕僚隨我出征!”我繼續說道。
“喏!”
武將們聞戰則喜,畢竟有仗打才有機會立功升官,而謀士們也顯得很高興。
“主公,不知荊州和柴桑,如今的情況如何?”張昭有些擔憂地問道。
畢竟文官要留在後方輸送糧草,如果沒有穩定的大後方,也著實令人擔憂啊!
“公瑾,這個就由你來回答!”我看向周瑜,微笑著說道。
周瑜聞言,緩緩出列,先是向眾人行了一禮。然後把對我說過的情況,又和眾人細細地說了一遍。並且保證柴桑、金陵,乃至整個江東的安危都可以得到保障。
眾人聽了周瑜的話後,也不禁為柴桑大營有十萬大軍而感到振奮不已,又為荊州的亂象而感到高興。
畢竟大家的妻兒家小都在這裡,又有什麼比十萬大軍更讓人感到安全的呢?
又何況周瑜的本事在江東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可是與我這位主公一般的“江東戰神”!
隨後,我與張昭等人繼續討論了一下渡江事宜,比如五日之內戰船大約能夠調集多少,一次性又能運輸多少人過江等等。
接著,又與眾將商議由誰來擔任先鋒,以及渡江之時的先後循序,所有問題都一一得到了解決。
最後,我作出決定,由董襲、潘璋所部擔任左右先鋒,並和韓當、孫河所部一起組成前軍,率先渡江。
我則帶著黃蓋、孫權、呂岱所部及我的部眾一起,作為中軍,緊隨其後。
再由呂蒙、丁奉、倪業、孫翊、陸遜等別部,帶著一萬民夫組成後軍,並運輸糧草物資。
而除了朱桓、沈慶率部留守,全琮前往丹陽赴任外,叔父孫靜帶領的族兵也被我一起留了下來。
畢竟單單朱桓、沈慶兩部留守的話,略顯不足,而讓叔父大人留下來的話,還可以處理一些其他人無法處理的事務!
“對於此次出征,子敬,你身為軍師有何高見?”
商議完所有事後,當然還得研究下北伐的戰術。
作為軍師的魯肅自然也要發表一下他的高論,也好讓大家看看他這位軍師的本事!
見我突然丟擲軍略問題,魯肅稍微思索了一下,然後理了理衣冠,恭敬地出列說道:“主公、諸位,肅已經準備好了上中下三策!”
我示意魯肅繼續說下去,其他人自然也都洗耳恭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