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隊,為什麼這幾個女囚名字,她們的出工記錄都在同一個區域?”
監獄改造,其實並不是每天的安排都一樣。
一般來說,女犯人不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比如一個自然月,都在生產區出工,會有分配到勞作區、檢驗區的情況。
因為工種不同,每個女犯人付出的辛苦程度也不一樣,同時,一天勞作下來,完成的積分也有差別。
打個比方,生產區最辛苦,屬於徹徹底底的一線,因此,出一次工會被記上兩個基本分,然後再根據勞動成果,比如早期糊火柴盒,現在製造電子元器件和做衣服,都會根據完成數量加一些勞作分。這樣兩者加起來,到一段時間後,如果能夠達到某些標準,就可以申請表揚,最後攢功。
而勞作區和檢驗區又不同。
檢驗區會安排那些寬管犯,或者近期表現良好的犯人進行出庫前打包檢查,勞動強度下來了,但是同樣會記上兩個基本分,並且檢查三件和生產一件效果等同。
這樣一來,犯人們肯定都希望去檢驗區,道理很簡單,輕省又不耽誤勞動改造,誰不願意呢?
勞作區就差一些了,在此處幹活的犯人往往是新人和不受待見、表現不太好的女犯。
在這裡,犯人的主要工作是清洗裝置,或者搬運、分類、粗加工,總之,都是一些出力不討好的勞動工種,並且除了基本分,還沒有勞作分加成,屬於誰也不願意來的地方。
獄方往往為了保持公正,會讓女囚們進行勞作輪換,這樣也能顯得更加平等一些。
我,就是希望從出工記錄中盯住幾個重點觀察物件,比如胡敏,還有所謂的四大金剛,尤其是陳涵,看看她們的行動軌跡。
最開始我認為,她們應該有在勞作區工作的輪換記錄。
因為三甲集女囚屬於新轉監人員,對於西京女監的機器裝置、工作流程、相互間的配合程度,以及自身的技能水平等等,這些都不熟悉,她們和監獄,雙方不掌握彼此情況,因此放在生產區只能添亂。
這一條我是知道的,新來的女犯人,不論屬於轉監還是剛判刑進來,都要先在勞作區進行一段時間適應和學習,甚至還有老師傅帶著,熬過日子,才有機會進入生產區和檢驗區。
所以,相比勞作區和檢驗區出工人員相對固定,勞作區就亂多了,隨時都有新人補充進來。
因此我認為,胡敏或者陳涵,還有比如田麗麗,這幾個重大嫌疑人,如果她們需要和三甲集的轉監犯進行某種暗中溝通,交換情報,那麼一起在勞作區出工就是最好的機會!
在這裡,女犯人允許進行簡單交流,並且認識不認識沒關係,不會因為兩人從未見過面就在一起聊天而引起管教懷疑…
然而我卻撓頭了!
粗粗翻了兩週的記錄,我竟然沒有看到胡敏、陳涵或者田麗麗等人在勞作區的出工記錄!
甚至陳涵的情況更奇怪,整整兩週,她一直在生產區從事埋頭苦幹,根本沒有功夫和別的女犯人說話的繁重體力勞動!
我閉上眼,想了想後,將目光投向房隊,直接問,“房隊,咱們西京女監多久調換一次工作區?”
我的意思她當然明白,問的就是女犯人輪轉。
“一般一週吧,如果情況特別,比如給某個服裝廠或者商家趕生產,可能這批犯人就會一直用到工期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