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要麼您送我一樣別的吧,您指定範圍我自己挑也行,或者我最多出到四萬五,高了真不行。”
“哦…”
對方想想,說,“這樣,既然咱倆投緣,那啥也不說了,你看那個櫃子,那裡面都是額收上來的老物件,你隨便挑一件走,挑到好東西絕不止一萬五差價的,運氣不好,那你也別怪額,這畫就六萬,少了額不賣。”
“那…行吧。”
姚靜多少有些不情願的樣子,來到正對著大門的那個博古架上。
東西不少,的確多。
筆筒、瓷瓶、硯臺、老玉器。
琳琅滿目。
姚靜細細看著,時不時拿起一個瞧瞧又放下,而老漢則始終笑眯眯盯著我們,一臉沒所謂的樣子。
我就覺得心裡各種彆扭。
老漢的表情已經說明一切,很明顯,這個博古架還有櫃子裡的所謂老物件,不是殘次品就是贗品,絕對值不了一萬五的差價。
對於古玩一行,我雖然沒有摻和過,但還是多少知道一些門道的。
這一行的水太深,很多老物件連專家都看不出真假,看走眼的情況比比皆是,因此別看現在電視上鑑寶、賞寶這類節目不少,有些東西一經鑑定都在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但事實上根本有價無市。
絕大部分古玩民間成交的價格遠遠低於所謂官方鑑定價,甚至只有幾分之一,而且沒有嚴格的定價標準,一切全憑賣方和買方商量,因此才被人說水深。
姚靜拿起一方硯臺,問我,“楓哥,你看這個硯臺怎麼樣?”
我心裡有些含糊,我特麼哪兒懂啊!
只是聽姚靜問,我只好硬著頭皮說,“還好吧,還可以,不過右上角這個地方破損了,一看就是殘品。”
店家老漢就在一邊冷笑,不屑道,“夥兒,你知道手裡拿的什麼嗎?清中期的好東西,老物件!我個人認為是徽州硯,要不是有這點殘,你以為我能放在這裡讓你們挑嗎?全品相的徽州老硯,隨便賣都要兩三萬的。”
我剛想說那就這個吧,姚靜卻放下了,說,“既然楓哥說不好,那就不要這個了,我再看看。”
一會兒拿起一個清朝末年民國初期的瑪瑙鼻菸壺,一會兒又拿起一本線裝舊書,反正跳來挑去的,都快挑花眼了。
只不過很奇怪,姚靜拿起把玩的那些東西,如果我說不好,她就會立即放下,藉口是我不喜歡。
可要是我說還行,姚靜自己就會挑刺了,說這個不喜歡,那個不滿意,覺得一看就不是好東西,這要是買回去,會被家裡人笑話的。
我和店家老漢慢慢開始不搭理她,我是沒心情說話,老漢則可能覺得六萬塊賣我們一個不到兩平尺的小幅面畫作,的確有些黑,索性不干涉姚靜了。
過了差不多四十分鐘,姚靜才拿起一個二三十厘米高的小型人物瓶,像是實在沒辦法矬子堆裡拔將軍。勉為其難對老漢說,“老爺子,要不就這個瓶子吧,好歹沒有硬傷,看著還算囫圇。”
我瞄了一眼,沒看出這個瓶子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也懶得說話,唉,姚靜覺得好就好吧,隨她了。
店家老漢接過來看了看,目光有些疑惑和不捨,看了看姚靜想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