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到陳倩沒有叫我小楓,就是打定主意給我當幾個小時的便宜‘小女朋友’,索性,我也沒喊她倩姐,直接以小充大叫了聲倩妹。
“嘶~~~”
我的胳膊出傳來一陣劇痛,這個倩妹,手勁兒還真不小。
我連忙回答她的話,“的確少了一撇,你說的沒錯!”
“可為什麼呢?這麼莊重嚴肅的地方,而且還是林則徐大人親筆所書,該…該不會是錯別字吧?”
隨著陳倩問我,那個老先生的目光也轉向我,面帶微笑,顯然等著我的回答。
我明白,對方肯定知道這個問題的標準答案,人家這是在考教我呢!
“小倩,老先生,你們是想讓我出醜吧?”
對方兩人連連搖頭,示意絕對沒有這個意思。
我便不再賣關子,“那我可就說了啊,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老先生指正!”
“請講!”
老頭兒見我竟然沒有繼續推脫的意思,臉色有些驚奇,估計他想不到我這麼年輕,卻知道這個連大多數土生土長西京人都不知道的典故。
我深吸一口氣,振奮精神,將對老漢身份的猜測強行壓制住,這才說道,“關於碑林的‘碑’字少一撇,其實有很多說法。其一, 宋代以前,據說‘碑’字本身就沒有這一撇,有人認為,這個碑字是唐代所題,而在唐代書寫‘碑’字是沒有一撇的。究其原因,唐代印刷術比較落後,有一撇這個字就出格了,無法有效控制住。我認為這種說法有其一定依據,魏晉以至唐人現集於《書法大字典》各家的‘碑’字上邊,的確沒有這一撇,而到了宋代以後,所有的‘碑’字才出現這一撇,因為那時代已經發明瞭活字印刷術!”
我的回答顯然出乎老先生所料,對方連連點頭,“說的好啊,小夥子果然有見識!”
我微笑,“第二種說法,題寫‘碑林’兩字的林則徐大人,彼時剛剛革職,鴉片戰爭之後,林則徐革職戍守新疆伊犁,路經西京的時候寫下了碑林這兩個字。他當時的心境很差,因此故意在寫下‘碑’字時少寫一撇,象徵丟了烏紗帽遠赴邊陲不能為國分憂…”
這次,老先生沒有再次開口誇獎我,而是目光爍爍,頻頻點頭。
“第三種說法,有人認為,書法少個筆畫很正常,這是古代漢字書寫時講究對稱,‘碑’字少了一撇,只是為了看起來對稱美觀罷了。最後一種觀點,歷史名人題錯字並不罕見,例如:五臺山的‘凌峰聖境’是康熙大帝所題,峰卻少了一橫。清代咸豐皇帝曾在t市薊縣獨樂寺題‘報恩院’三個字,‘院’也少了一橫…”
我一口氣將後面幾種關於碑林的‘碑’字缺少一撇的傳聞和盤托出,隨後突然反問一句,“老先生,您支援那種觀點?或者您又有什麼獨到見解呢?”
我說的好像頭頭是道,而倩姐和老漢正聽得津津有味,卻沒料到我忽然將皮球踢給了發問者。
於是我和陳倩再次齊齊轉向老人,想聽聽他怎麼說。
而我之所以問對方這個問題,還有另外一層意思!
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這位我們路遇的神秘老先生,其身份相當特別,而我正是要藉著這個機會,當一次心機婊,驗證一番…
喜歡我的另類人生請大家收藏:()我的另類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