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師兄,你修行的是七品功法,不動明王訣。符合你的性格,沉穩不動如山如石頭。
如果師兄信我,就抽一些時間研讀羅至羊前輩著的修行筆記《隔欄求火》、趙卓文前輩的筆記《獵風》、雪原前輩著的《林海聽濤》。
另外,去修習靈術《碧水柔》”
“葉師弟,這些都和我的功法衝突很大。”成達實詫異道。
“成師兄,我剛才觀你的修行狀態,過於沉悶,達而不速。所以需要觸類旁通,我讓你看《隔欄求火》、《獵風》、《林海聽濤》的相關筆記,並非讓你修行,而是藉此觸動你對《不動明王訣》的感悟。”
“觸動感悟?”成達實更詫異了。
“如果你接觸超過一千個修行者,看過超過一千本書,你會發現這世界上其實沒有幾條不能走捷徑的路。”葉銘蕭蹲了下來,正視著成達實,說道:
“大道三千,小異大同。即便是相反的水火之道,亦有共通之處。”
“水火相剋,何有共同之處?水柔載舟,火烈焚樓,天差地別,連共存都不可能發生啊?”成達實愣道。
“成師兄,你這是典型的僵化思維,我真想給你吟首詩……”葉銘蕭忍不住開口道。
“詩?什麼詩?該不是和方師兄一樣的打油詩吧……”成達實隨即有些尷尬,顯然也是對方亭作詩本事心有餘悸。
“不,是一位長者的詩,不過不合適用在這裡。”葉銘蕭搖搖頭,隨即開始解釋道:
“水可滅火,火可烤水。而水火的共通之處有不少,比如,滴水可穿石,星火可燎原。
而最重要的一點是,水火同源,雖然我們現在做不到,但前輩高人早已有過結論。萬物皆由靈氣組成,因為不同結構方式而組成不同事物。
若是打散了,水和火,你和我,其實都是最基礎的靈氣粒子。淨世靈陣便是一個證明,無論何種修行垃圾,皆可轉化為最純粹的靈氣。”
“葉師弟,這麼說我倒是有些明白了,你還能說更詳細些嗎?我覺得這很有意思。”成達實饒有興致道。
“成師兄,書中自有黃金屋,你若是對此有興趣,就多看看我說的那幾本典籍吧。”葉銘蕭正色道,心裡卻腹誹著,我也想解釋更清楚,但我一時半會還真想不到。
“當然,不是所有內容都需看。《隔欄求火》第二篇開始至第十三篇、《獵風》看下半部、《林海聽濤》上三篇和最後四篇。這些會對成師兄領悟不動明王訣有所幫助。”葉銘蕭接著又補充道。
“我明白了,今日便去藏書殿借閱這幾本書籍看看。”成達實點點頭。
“成師兄,還有一點我需提醒你,書上之言,需信但不可盡信。尤其是我說的三本典籍,與你修行功法存在衝突處,更需謹慎。
翻閱是藉助裡面的內容觸發自身的思考,萬萬不可一味照舊。”葉銘蕭接著又嚴肅的提醒道。
“葉師弟你放心,你不提醒,我也明白的。修行時代的進步,本就得益於無數前輩站在前人肩膀上,不斷思考,推陳出新。繼往聖之絕學,而開萬世之繁榮。”成達實慎重點頭。
“我對成師兄是極為放心的,相信成師兄你一定可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葉銘蕭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