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因為新書的緣故研究神道教相關時,武澤就經常會產生類似“不倫不類”的感覺。
神前式婚禮中互換戒指只是其中之一,其它類似這樣加入了很多近代甚至現代因素的地方還有不少。
每次看到這些的時候,武澤都會忍不住心生感慨。
一直都說泥轟這邊對傳統文化儲存得最好,甚至很多傳承於華國的文化因素,儲存得甚至比華國本土還要完整。
但在很多方面,卻會經常發現他們很明顯地受到了現代、尤其是西方現代文化的影響,變化極大。
包括神道教這個泥轟本土的傳統宗教,也一點兒都不例外。
所以到底該說他們傳統呢?還是善變呢?
在經過翻閱很多神道教相關典籍,查閱了很多資料,並向包括武澤正道在內的很多神道教人士請教了很多問題後,武澤對新書的規劃發生了轉變。
起初的時候,他是想按照《佛本是道》的套路,寫一本主角透過奇遇獲得意外的力量,然後把這股力量和神道教結合起來,最後也像《佛本是道》那樣,把整體內容和神道教現有的傳承結合在一起,並做出部分創新,重新規劃整合,形成一個完成的神道教神話體系。
但研究過後,武澤發現,基於神道教做一個力量體系的規劃整合沒問題,但要模仿《佛本是道》,把新書寫成一個神道教和其它宗教相結合的作品,就不是太合適。
畢竟相對於佛教、道教而言,神道教的影響力小了很多,而且主要集中在泥轟本土,對其它地方影響力極小,甚至可以說沒有。
《佛本是道》能夠成功,和它基於華國的文化體系有很大關係。
畢竟佛教和道教在華國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受眾極多、影響極大,寫這樣一部作品,自然能夠引起更多讀者的興趣。
但泥轟這邊情況就不一樣了。
想要模仿《佛本是道》的話,首先你得給神道教找到一個相對應的對手。
這個問題倒也不是不能解決。
比如佛教在泥轟的影響力也很好,受眾也很多,如果寫一本將神道教和佛教融合貫通的作品,相信也能受到很多讀者關注、歡迎,並且武澤也有信心做到自圓其說。
但泥轟情況畢竟和華國不同,佛教在這邊的影響力明顯要比神道教差了很多。
強行把兩者放在對等位置來寫,未免會讓人覺得有些刻意。
而且起初武澤冒出這個想法的時候,已經是距今好幾年前了。
那時候武澤才穿越過來不久,才開始在這邊嘗試按照華國網文套路來進行輕小說創作。
那個時候,他想要模仿華國網文成功作品的風格寫一部同類小說,是為了儘量增加成功率,算是一種取巧。
但現在武澤的成就、人氣、地位已經和那時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他對於自己寫作方面的信心也完全不同,自然不需要依靠模仿同行來提高新作的成功率。
這就使得他在構思這部新作時,有了很多新的想法,不再侷限於模仿《佛本是道》那樣將兩個宗教體系串聯起來的思路。
當然,相比起這兩個原因,決定武澤新作規劃轉變最決定性的因素,卻不是新作本身,而是圍繞新作進行的一系列企劃。
是的,這部新作並不僅僅只是一本小說,而應該是一個龐大的企劃。
圍繞新作本身的企劃,甚至早在武澤動筆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在武澤甚至還未確定新作書名的時候,關於它的各項版權就已經開始運作,包括它的外傳都已經快被確定好。
等到武澤完成了第一卷寫作後,各方面版權相應的工作全力展開。
這也就使得新作訊息剛一放出、關於它的各種文字版本、動漫相關等等都開始進行。
在這之後,隨著新作的進度持續推進,各項相關版權自然也會同步推進。
可以肯定的是,這部新作就算暫時不好說成績能否超越《異界拔刀斬》和《勇者之師》,最起碼的收益上也絕不會差。
而這還只是圍繞著新作本身的企劃。
武澤最看重的,卻不是新作本身,而是圍繞新作展開的一系列龐大的拓展企劃。
這一部分,也是他改變新作內容的最主要原因。
只是這個拓展企劃暫時還無法推出。
只有當新作獲得足夠人氣,並且內容推進到一定程度時,才會陸續公開。
現在談這些,還為時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