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抬起頭,小臉蛋上滿是尷尬的神情,為難道:“啊,媽,我不知道咋說啊。”
陳母責怪道:“你這孩子,平時不是挺能說的嗎,現在怎麼不說了,你快說呀,說呀,再不說我揍你啊。”
陳軍眼淚都快被逼出來了,繃著個嘴,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何向東抬抬手,趕緊阻止了陳母的責怪,反而問道:“孩子還這麼小,你們就忍心把他送到北京來學藝啊?”
聞言,陳母臉上多了一份愁苦之色,嘆道:“沒有法子啊,我們孩子不會念書,又沒有別的本事,讓他種地吧,現在種地掙不到錢啊。學個磚瓦匠吧,又太苦,這孩子的年紀也還太小啊,我們就想讓他學點曲藝,以後有口輕鬆點的飯吃啊。我們也是一直在家裡看中央臺的曲苑雜壇,知道北京首都好多曲藝大師嘞,我們就領著孩子到北京來了。”
何向東聽得是一怔,驚歎道:“你們只是在曲苑雜壇裡面看了點節目就敢帶著孩子到北京啊?這人生地不熟的,那你們是厲害的。”
陳父急忙解釋道:“不是嘞,不是嘞,我們有個同鄉在北京的,他在文工團裡工作,吃公家飯的,是個相聲大師嘞,還上過電視嘞。”
何向東疑惑問道:“那你們怎麼不找他去呢?”
陳母害怕陳父說錯話,急忙把話頭接過來說道:“我們是特意來找您的,您的相聲更好,是個大藝術家呢,我們想孩子跟著您學藝呢。”
陳父一愣,被陳母一瞪之後,才急忙點頭。
何向東也只是笑笑,沒有答話,心裡卻是清楚的很。這對父母肯定是被同鄉拒絕了,才找到這裡來的,不然自己一個小小的民間藝人,又不出名,幹嘛非來找自己呢。
現在相聲界是還有拜師的傳統,但卻不像之前那樣了,沒有之前那種孩子在師父家裡長大,吃住在一起的師徒關係,也沒有學徒兒徒這種稱謂了。
現在小孩子要想學藝,都是去曲藝學校,在以前還有團帶班的制度,曲藝團下面有學員班,孩子們在這裡學,真正傳統的師父帶兒子那樣帶出來的徒弟基本上是沒有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現如今拜師,拜的是出身,這一行很傳統,無師不傳無祖不立,要想幹這一行,得先拜個師父有了出身才好混,所以很多外行人想進來都是走的這條路子,這是一種拜師目的。
還有就是拜師父的名氣和路子,你師父名氣大路子廣,我趕緊來拜你為師,您用您的路子幫襯幫襯我這個徒弟,這是另外一種。
基本上就是這兩種了,都是看誰有名氣拜誰,誰有路子拜誰,拜師不拜藝,求名不求藝,真正為了藝術,為了學藝去拜師的,很少很少,這其實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再說像陳軍這樣才十三四歲的孩子,基本上是沒有人會收的,收到家裡來幹嘛呢,你還得供人家吃喝,還得養著人家,多麻煩的一件事啊,又不是自己兒子。所以說為什麼傳統師徒關係沒落了呢,原因就在這裡,現在還有誰願意付出那麼大心神啊。
陳軍才十三四歲,你不得養他個五六年才能真正上臺賣藝啊,而且現在相聲不景氣,師父們都快活不下去了,還能指望教出來一個徒弟給自己賺錢?相聲這一行的規矩是徒弟學藝期間,師父不能收錢,完全都是付出的。等到徒弟給自己效力兩年,才能見到回頭錢,現在相聲市場極度萎縮,說相聲的都不好混,都掙不到錢,你收了這孩子鐵定是賠本買賣。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同鄉不肯收這孩子的原因。(未完待續。)
喜歡相聲大師請大家收藏:()相聲大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