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向東下場,方文岐和黃華上場,在畫好的鍋內站好,抱拳拱手
“相聲藝人方文岐。”
“相聲藝人黃華。”
“向我們的衣食父母致敬……”
藝人鞠躬,觀眾鼓掌。
方文岐逗哏,黃華捧哏,傳統相聲裡面捧哏藝人是站在桌子裡頭,捧哏捧哏,你要是捧著逗哏的說的,所以站在桌子裡頭也是為了把更多的舞臺和注意力交給逗哏藝人。
愛看相聲的都知道,捧哏演員永遠都是側著身子站的,沒有誰是直面觀眾站的。這是因為捧哏是要起到一個承接逗哏演員和觀眾的作用,他要時時刻刻關注到逗哏演員和觀眾的情況和狀態,以便做出調整。
相聲行內有話是三分逗七分捧,這絕對不是抬舉捧哏演員,以前都是捧哏的都是師父、師爺、師大爺,最不濟也是個師哥。
人家是要對這段相聲比你逗哏的還要熟還要懂還要會的,才給你捧哏的,這樣就算逗哏在舞臺上表演岔了,他也能給你兜回來,一個好的捧哏演員是非常重要的。
在開始,一場演出下來分錢的時候,捧哏演員拿的是大份兒,逗哏拿的是小份。後來隨著很多逗哏演員成名立腕,他們便覺得這些觀眾都是衝著他的名聲來的,又不關捧哏的什麼事,慢慢的捧哏演員拿的反倒是小份的錢了。
為了地位和金錢,許多合作很好的逗哏和捧哏演員都鬧翻了,相聲界也損失了不少人才,名利害人啊。傳統相聲裡面還有專門的一個段子《論捧逗》便是來說這些事情的。
的確逗哏演員成名立腕的很多,但是這裡面捧哏演員絕對功不可沒。在相聲表演中,捧哏是捧著逗哏的說的,讓逗哏有更多的表演機會。
唱個太平歌詞,人家就算唱的比你好,也不能唱,要把舞臺留給逗哏演員。說段貫口,逗哏的說的熱鬧,捧哏看的是動都不敢動,他不能分散掉觀眾的一點注意力。
長此以往,逗哏的紅的可能性當然比捧哏的大了,成了腕兒的逗哏演員卻有很多不認前賬,反而瞧不起捧哏演員了,實乃不該。
捧逗之間的關係,有“子母哏”和“一頭沉”之說,子母哏是捧逗演員之間互為捧逗,以逗樂為主。一頭沉以逗哏演員說為主,捧哏演員配合為輔。
其實按照相聲的藝術水平來說,方文岐是遠遠超過黃華的,但是黃華卻是給方文岐捧哏,原因也很簡單,黃華不會逗哏,他說不了,只會捧,方文岐倒是捧逗俱佳,他可是相聲十二門功課學全了的人物。
方文岐道:“你爸爸說了,來快叫一聲‘爸爸’,叫誰誰死,我倒是要看看你這孩子到底是誰的,把我舅舅給嚇得啊。”
黃華道:“您少胡說八道了,這根本不挨著。”
方文岐又說道:“你爸爸又說了,‘來快叫爸爸,我看誰死了,來,必須喊。’你喊了一聲爸爸,結果你爸爸沒死。”
黃華也樂了,說道:“你少來這套,死的是你舅舅吧。”
方文岐搖頭道:“不是,我舅舅也沒死,死的是妙峰山寺廟裡面一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