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其它小說 > 奧林匹克 > 第一百五十四回 開始踢

第一百五十四回 開始踢 (第4/4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重生八零小俏媳:首長,請結婚 醫妃難逑 精靈:我能看到系統提示 錦繡良田:山裡漢狂寵悍妻! 分家後,小福妻嬌養了未來首輔! 次元無限穿梭 殘王嗜寵,將軍請留步 西遊之至尊妖龍 錦錦喜歡你 白蛇修仙傳 重生再世:竹馬裝高冷 信仰大世界 偷偷喜歡你呀 美人老祖她又又又招蜂引蝶了 現代女總裁穿成農女王妃 綠茵邊鋒 從完美世界開始崛起 在港綜裡當詭異 造夢石 隱婚影帝求離婚

“這裡是葡萄牙根據地。”

“這個港有象牙特產。”

進入商品交易所,這裡出售魚肉、麻、和象牙。象牙價格121銀幣一桶,我們討價還價用120銀幣買了10桶象牙。

一天後補給完畢後,我們離開了聖約瑟港,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8月14日中午,離開聖約瑟港。”。

往東航行,3天后從東北進入河汊道,一天後發現村落,是多貢族土著,一個以天狼星作為神的民族,對星座有神話傳說。多貢族是非洲的一個古老民族,他們居住在廷巴克圖以南的山區,屬於現在的馬裡共和國轄下,以耕種和遊牧為生,生活艱難貧苦,大多數人還居住在山洞裡。他們沒有文字,只憑口授傳述知識。據多貢人說,圍繞天狼星公轉的一顆既小又重的星體才是宇宙一切創造的出發點。在所有的天體之中這顆星是最小的,並且是最重的。它內含著萬物的種子。它的自轉及圍繞天狼星的運動支撐者宇宙所有的創造活動。它的軌道決定宇宙的時間和空間。多貢人對宇宙的認識早已凌駕於現在的文明社會。據書中所介紹,多貢人至少在一千二百年前就已經瞭解了這些知識的存在,已開始祭祀天狼星b,並且準確地瞭解它的體積,密度,軌道形狀以及它圍繞天狼星執行的週期,而且把這些內容記載到木刻,壁畫和紡織品上。多貢人的神話傳說體系內容非常龐大而且複雜。在近現代的幾個世紀,這個部落雖然受殖民主義者的影響,也接觸過基督教和教等宗教思想,但卻仍然保持著其獨特的傳統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因此受到了許多文化人類學家的關注。由於沒有文字所以只能依靠部族長老代代口傳及具有象徵意義的宗教儀式等來傳承。多貢族的神話中有著令人無法想像的天文學理論,他們所謂的神聖知識是指天上星球的相關知識。內容主要是:

1、天空中有一顆用人類肉眼觀察不到的重要小星球,叫“波託羅”。

2、波託羅每隔50年繞行天空中最亮的母星注:天狼星a)一週。

3、波託羅繞行的軌道呈橢圓形,母星則位於橢圓一邊的焦點上。

4、波託羅是由一種白色的重金屬所組成的,地球上並不存在這些成分。

5、波託羅的母星周圍還有一顆“第三星”環繞,這個“第三星”比“波託羅”重四倍,軌道面積也較大,叫“恩美雅”,同樣也是肉眼無法觀察到的。恩美雅也有一顆住有生物的星球“拿託羅”環繞。

6、“波託羅”上住有一種水陸兩棲生物“諾母”,這個外星生物曾造訪地球,並傳授高度文明給人類。

多貢族的傳說中曾提到了一顆叫做“波託羅”的星球,“波”是一種細小的穀物,“託羅”是星的意思,也就是說這是一顆細小如谷的星球。“波託羅”是圍繞天狼星運動的,它是黑暗的、質密的、肉眼看不見的,所以多貢族人又稱它是天狼星的“黑暗的夥伴”。然而,他們又說這顆星球是白色的,所以,“小、重、白”是他們總結的天狼伴星的特徵。事實證明,多貢人口頭流傳了400多年的傳說是正確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毫無疑問,生活在非洲山洞裡的多貢人顯然沒有高科技的天文觀測儀器,那麼,他們是怎樣早於天文學家們發現了這顆天狼伴星的呢?在多貢族的神話傳說與考古遺蹟,如木雕品、針織品與墓書中都記載著“波託羅”的運轉軌跡是橢圓形而非圓形,而且母星位於其焦點上,符合現代天文學與幾何學的原理,這實在無法想像。

多貢族人也知天文曆法的運用,他們把祭壇、大石、洞穴、藏身處等裝置,比擬成太陽、月亮、金星等,並隨季節不同的位置製作曆法,來從事祭祀及農作。他們認為月球是地球上一次末日時生命的避難所和殉難地,因此稱之為“渴死般的血跡”。而且他們知道土星的光環、木星有四顆衛星等,更知道在宇宙間,恆定不動的恆星以及繞其它星球運轉的行星、繞行星運轉的衛星等構成一幅巨大的宇宙行星圖——銀河系。

另外,多貢族人還知道天狼星b大約50年就會繞天狼星a(母星)公轉一週。為何多貢族對這顆看不到的星,所繞行軌道的時間會這麼清楚?而且每繞兩圈,也就是100年時,就會舉行一次盛大的慶典呢?在多貢族中,每100年所舉辦的、最神聖的“西布依儀式”便是此慶典。

多貢族人還描述了天狼星b的特性,“波託羅星是顆白色的星球,是萬物的起源,也是宇宙中最小、最重的星球,它由比鐵要稍微明亮的金屬所構成。由於非常重,即使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聯合起來也無法握住它,其重量相當於太陽系所有鐵的數目注:太陽的98)。

天狼星b(多貢族的波託羅星),最大特徵是直徑與地球差不多,而質量則近似太陽,所以其密度是水的13萬倍,鐵的1萬6千倍,此種超高密度的物質,在地球上是根本不存在的。當然,它的單位質量也是宇宙中最大的。

儘管天狼星b這顆白矮星是1925年美國天文學家所發現的、500顆白矮星中的第一顆,然而多貢族的傳說,卻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指出這事實,其中緣由,非常值得推敲。根據多貢族的傳說,其族人高度的天文常識乃是住在波託羅星上的魚人所教導的。“魚人住在魚的國度裡,也可稱他們為‘水的支配者’、‘導師’、‘領導者’等。他們住在‘淨土’,而我們住在‘穢土’。他們從‘淨土’搭‘迴轉船’而來。那一天叫做‘魚之日’。魚人的‘船’著陸時,在乾旱的地上會捲起旋風。‘船’在乾硬的地面徐徐滑行。最初是紅色的,最後轉為白色。”

所謂“迴轉船”可能是指飛碟之類的太空船。而多貢族所謂的魚人—出現,“十月星”便出現,魚人離開,它也跟著消失”,很可能指的是載運登陸船(飛碟)的母船!

從多貢族的傳說中可知,“諾母神”是從天狼星系來到地球的智慧生物,它們來到地球就是為了將一些天文學知識傳授給人類。它們是乘坐飛行器來到地球的,飛行器盤旋下降,發出巨大的響聲並掀起大風,降落後在地面上劃出了深深的印痕。至今,多貢人還儲存著一張畫,內容就是諾母乘坐著拖著火焰的巨大飛船,從天而降的場景。在多貢人的舞蹈中,也還保留著有關諾母的傳說。

此外,多貢人說諾母還傳授給他們許多天文學知識,如:多貢人有四種曆法,分別以太陽、月亮、天狼星和金星為依據;他們認為,宇宙的核心就是天狼伴星,它是神所創造的第一顆星;他們早就知道地球繞太陽執行,土星上有光環,木星有四個主要衛星。

如果多貢人的傳說是真的,那麼諾母很可能就是一種高智商的外星生物,它們擁有高於人類的智慧,對浩渺宇宙的瞭解顯然也要多於人類。從它們的口中,多貢人很早就知道了天狼伴星的軌道週期為50年(實際正確數字為50.04±0.9年),其本身繞自轉軸自轉(這也是事實),他們甚至還在沙土上準確地畫出了天狼伴星繞天狼星執行的橢圓形軌跡,與天文學的準確繪圖極為相似。多貢人說,天狼星系中還有第三顆星,叫做“恩美雅”,古老的多貢族傳說使人們似乎已經預設了這顆星球的存在。

除了魚人和高超的天文知識外,多貢族還提出了末日預言。他們的祖先傳下這樣的祖訓:地球人必須與魚人們和平相處,否則地球將會由科技比地球人先進許多的人主導。大概這就是多貢人和天狼星人接觸後,對魚人的繪畫,上面輻射狀的線條似乎是天線。我的冒險家名聲增加了50。

繼續往左航行一天後又發現村落,發現馬查族土著,性格勇猛。我的冒險家名聲增加了50。

在馬查族村落左邊發現通佈圖港,我的冒險家名聲增加了50。我們於8月19日9點到達西非通佈圖港,我用經緯儀測了一下經緯度,北緯15度,西經3度。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8月19日9點,到達通佈圖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港口附近的飯店用過早餐後,除了留下幾個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亞當.休斯、卓拉.席爾瓦、亞歷山大.馬丁以及部分水手進人通佈圖港市區遊覽,順便打聽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下落,但是仍然沒有打聽到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訊息。這裡是中立港。<bouctou)又譯為“廷巴克圖”、“丁布各都”,位於沙漠中心一個叫做“尼日河之岸”“bouceduniger”)的地方,距尼日河7公里,坐落在尼日河河道和薩赫勒地區陸地通道的交匯處,為1087年另一資料:1100年)圖阿雷格人所建。亦稱“廷巴克圖”。馬裡歷史名城。在撒哈拉沙漠南緣,尼日河中游北岸。居民通佈圖要為桑海族、此外還有圖阿雷格族和阿拉伯人。人口2萬。通佈圖的的地理位置位於北非阿拉伯人、柏柏爾人文明和黑非洲黑人文明的交匯點,因此商業往來頻繁,民族成分複雜,歷史上是一個交通要道、文化中心,許多學者和聖徒在此定居,許多著名的書籍是從這裡寫出和流傳的。廷巴克圖的名字,始終跟尼日河聯絡在一起。這條非洲第三大河,如同一張拉滿的弓,充滿力度和緊張感,割破撒哈拉沙漠的南緣,最後在赤道附近流入大西洋。而廷巴克圖,就像弓背上露出的那枚箭頭,堅定地指向廣闊的北方撒哈拉腹地。如此,就可以理解這座傳奇城市的地理意義了。在非洲,尼日河恐怕要排到尼羅河和剛果河的後邊,然則為什麼對那後兩條大河的探險卻晚於尼日河幾十年呢?恐怕我們不得不說,這完全是廷巴克圖的吸引力造成的。如果沒有廷巴克圖的神奇傳說,也許整個西非地區的歷史都要改寫。1087年圖阿雷格人所建。中世紀是教學術和文化中心。由於其位於水陸交通要道,黃金、象牙、奴隸和食鹽在此集散,逐漸成為一個富庶的城市。時該城被迦納帝國統治,同時被所有周圍鄰居所覬覦。1324年,馬裡帝國佔領了通佈圖。1468年桑海帝國又征服了通佈圖,並沿著尼日河擴大自己的領土,通佈圖很快就成為桑海帝國的中心城市。十四世紀中葉後為馬裡和桑海王國著名城市及商業中心。公元13世紀,隨著以尼日河為經濟中心的馬裡帝國的崛起,廷巴克圖日漸重要。由於它與傑姆之間發展的食鹽、谷糧和黃金貿易,其商業影響遠遠超過了它的軍事作用。它不僅接納了許多從撒哈拉沙漠邊界城鎮逃出來的外國商人,而且吸引了眾多學者。所有這些人為廷巴克圖的發展及其包括貢達姆等鄰近地區的確立作出了貢獻。歷史名城廷巴克圖從公元14世紀中葉起,相繼成為馬裡帝國和桑海帝國的重要都市,修建了防衛城牆和清真寺。此時的廷巴克圖在曼丁哥帝國的統治下已成為重要的文化中心。城市結構的基本佈局就在那個時候確定下來。在阿斯吉亞王朝1493年至1591年)時期,是西非的文化和宗教中心,城市建設密集發展。世界各地的學者紛紛到這裡講學佈道,那些能工巧匠更是在這裡大顯身手,使這座城市聲威遠震,與開羅、巴格達和大馬士革齊名,是當時著名的學術研究地之一。這裡的建築是建築風格和阿拉伯建築風格的完美統一,其中最著名的建築當屬穆薩清真寺了。這個出名的建築群在1325年建立,經過了幾次擴建才形成的規模。這座清真寺由2座宣禮塔和3座內院共同組成,2座宣禮塔中較高的那座是市內最高的建築。市區的另一座著名建築是建立於14世紀的斯科爾清真寺。在寺中聳立著一座裝飾精巧的宣禮塔。16世紀,教學者都在寺中那方形的祈禱大廳裡深造、論道。公元16世紀末期,摩洛哥人侵佔,城市遭到破壞,開始衰落。廷巴克圖歷史上是貿易和文化中心,是古代西非和北非駱駝商隊的必經之地,也是文化向非洲傳播的中心。它享有“蘇丹的珍珠”、“神秘的通佈圖”、“荒漠中的女王”之美稱,是馬裡歷史上最悠久的一個古城。此外,它還以具有建築風格的清真寺而聞名於世。通佈圖的清真寺以及聖地在其發展的鼎盛時期教在非洲的傳播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16世紀由班迪亞拉基拉修復的廷巴克圖三大清真寺是阿士基亞王朝末期廷巴克圖作為首府達到黃金時代的見證。廷巴克圖清真寺向世人解說了傳統的建築藝術。在馬裡這個國家境內找到一個不起眼的居民點:通佈圖,又名廷巴克圖。今天它只有幾千居民,離西非大河尼日河北岸不遠,出了城就是撒哈拉沙漠。但在歷史上,廷巴克圖卻大大有名,它曾經是當地歷史古國馬裡王國和桑海王國的主要城市,又是穿越撒哈拉的貿易重鎮。至少在兩百年前,西方人對這片土地幾乎還一無所知的時候,它的大名就已如雷貫耳。於是,尋找廷巴克圖,遂成為當時所有西方探險家深入西非的終極目標。正是對那裡遍地黃金的幻想,鼓起了探險家們前赴後繼雖九死而不悔的勇氣。作為航海民族,西方人對陌生大陸的探險,一般總習慣於沿著大河展開。弄清大河的流向,尋找它的源頭,然後就可以建立貿易據點,最終控制整個地區。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廷巴克圖是最早皈依教的城市,教在這裡發展的鼎盛時期,城內的斯科爾高等學府,有研究《古蘭經》以及法學、文學、歷史和天文、地理等的學科。今天市內儲存下來的最著名的古建築是廷巴克圖大清真寺,也稱穆薩清真寺或康康清真寺,建於馬裡蘇丹艾爾·哈吉·康康·穆薩執政時期,由著名的建築師阿布·杜德吉於1325年到1330年設計督建,後來又幾經重修擴建,成為一組莊嚴肅穆、宏偉壯觀的建築群。清真寺由三座內院和兩座宣禮塔組成,其中一座宣禮塔為全市最高建築。清真寺牆面呈深黃色,上面飾有各種圖案和浮雕,並刻有許多經文。寺內東西向有8排立柱,南北向有25排立柱,立柱林立,殿堂宏偉,尖塔高聳,呈現出精湛的建築藝術。市內的另一座名叫斯科爾的清真寺,建於公元14世紀末,也是一座著名的建築。據說這座清真寺是一位虔誠的信徒而又樂善好施的貴婦人出資建造的。清真寺的宣禮塔建築精美,祈禱大廳裝飾豪華,廳外小徑環繞,院內北側的房舍是當年作為斯科爾高等學府的教學場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因廷巴克圖地處水陸要衝,是撒哈拉沙漠通道和尼日河的聯結點,自古以來商業貿易活動十分活躍,迄今市區仍有數目眾多的古老市場,充分顯示出這座城市在商業方面的重要地位。可以說,廷巴克圖之所以聞名於世,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它在西非商業上的特殊地位。雖然廷巴克圖現在只有1萬餘人口另一資料:今天它只有幾千居民),極盛時期卻曾達到4.5萬人,城市除幾條新修的馬路外,建築形式和佈局基本上保持著15世紀的原貌。居民住宅為木石結構,多為兩層,門上裝有門環和門釘,並裝飾有五顏六色的銅質圖案。市區有肉類加工、食品加工等工業,雖然早在16世紀廷巴克圖就已具城市規模,但現今的規劃佈局應追溯到19世紀。5公里長的城牆環繞在城市五個城區外。在這個商業性城市裡,市場和公共聚集地佔據了很大一部分空間。寬窄各異的、彎彎曲曲的砂石街巷從作為城市兩個中心的兩個清真寺向外延展。曼丁哥王朝統治時期的津加里貝爾清真寺的金字塔狀平頭光塔在市區以外也清晰可見,已成為城市一道景觀。津加里貝爾清真寺整體厚重,但其拱廊使這一感覺有所緩解。另外兩個清真寺也為城市景觀增添了這一基本視覺效果,其中桑克爾清真寺已轉變成為大學。城市景觀還包括那些低矮建築。通佈圖附近農副產品豐富,是阿拉伯樹膠、柯拉果、畜產品集散地和食用鹽的中轉站,椰棗產量大,是遊牧民和一部分城市居民的主要食糧。城市居民絕人多數信奉教,保持著習慣,每逢星期五主麻日,萬人空巷,清真寺內外人山人海,人們虔城地做禮拜。廷巴克圖被人們譽為“沙漠之都”。不僅如此,而且廷巴克圖在中世紀是教學術和文化中心。現為商隊貿易要站和物資集散中心。這樣,人們又稱它為“撒哈拉明珠”。通佈圖位於北撒哈拉沙漠南緣,西非著名大河尼日河中游北岸,按照西非古代遊牧民族浪漫的說法,撒哈拉不是沙漠,而是“陸海”,廷巴克圖便恰在這“陸海”的中央。10世紀時,這裡還是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不知何時,一些過路的遊牧人或行商在這裡開鑿了一口甘泉水井,後來,一個名叫布克圖的婦人移居於此,以為南來北往的旅客提供食宿和方便為生。由於布克圖為人忠厚,經常往來於此的北非遊牧民族圖阿雷格人經常和她打交道,每次南下貿易,返回時如財物過重,總會寄存在布克圖這裡,當他們回到北非家鄉,別人問起財物,他們總會說“丁布克圖”在布克圖家裡),久而久之,便演變成“廷巴克圖”的地名。

由於通佈圖水草便利,交通方便,圖阿雷格人開始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地經行這裡。這些白面板的遊牧人漸漸發現,有一種生意比放羊更賺錢,那就是販鹽:把北非的鹽板用駱駝馱運到通佈圖,再沿尼日河南下,販運到豪薩人、富拉尼人居住區,可以賣到和黃金一樣的價錢;如果再透過同樣以經商著稱的富拉尼人,將販鹽的收入換成當地盛產、且價格極其低廉的象牙、黃金,運回北非,再販到西亞、歐洲,那簡直是一本萬利了,要知道,在豪薩富拉尼聚居區,一磅鹽板可以換一磅沙金。愈益頻繁的交易使得圖阿雷格人越來越感到廷巴克圖的重要:這裡往北可以通行駝隊,往南則可借尼日河舟楫之力和西非黑人區通商,甚至可以直達幾內亞灣沿岸的幾個富庶黑人邦國,正是天造地設的水陸商埠。1087年,圖阿雷格人以水井為中心,建立了最早的廷巴克圖城鎮,據說當時人口還不足200。後來被稱為“非洲腹地的倫敦”、“夢幻商都”的廷巴克圖,其肇始竟是如此寒微。對於城市的源起,馬裡各民族均無大的異議,但白面板的圖阿雷格和黑面板的班巴拉人卻都聲稱自己是這座城市的締造者——前者的理由是自己的祖先建造了最早的城鎮,而後者的理由則同樣有說服力:第一個定居者布克圖大媽是班巴拉人。然而此時不論班巴拉人還是圖阿雷格人,都並非廷巴克圖的主人,因為這座城市腳下的土地,屬於龐大的迦納王國,一個從大西洋到查德湖、歷史悠久幅員廣袤的帝國。迦納王國曆史悠久,在回教紀元622年)開始前,已傳了22世國王,這個號稱“黃金王國”的國家極盛時擁有勝兵40萬,是西非第一大國,但此時已衰落不堪:就在廷巴克圖建城前11年,摩洛哥軍隊剛剛洗劫了迦納國都昆比薩利赫在今天馬裡首都巴馬科以北300公里),令該國一蹶不振,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新生的廷巴克圖仍不得不俯伏於迦納的權杖下。按照迦納法令,1盎司以上的黃金都屬於國王,但商人可以買賣,條件是入境的鹽每頭驢徵稅1第納爾,出境貨物加倍,每馱黃銅入境徵收5密斯卡爾,雜貨每馱徵10密斯卡爾,如此一來,圖阿雷格人跋山涉水掙來的錢,倒有一大半入了迦納王的私囊,迦納禁衛軍的盾牌都用純金打造。1203年,迦納王國發生劇變,王權被居住在庫裡克羅山今巴馬科東北尼日河畔)的曼丁戈人分支索索人奪取,和此前迦納的信仰不同,索索人是原始宗教的狂熱信徒,以擅長製造鐵器著稱,憑藉先進的兵器以小吞大,攫取迦納後又征服周邊各小國,並毫不猶豫地將富庶的廷巴克圖據為己有,且沿襲了迦納人的稅率,令這座商埠苦不堪言。令廷巴克圖人痛苦的不僅僅是高賦稅,還有周圍的戰火。一度被索索人征服的小國曼德王國,在前國王的弟弟松迪亞塔努力下漸漸復興,1220年,在錫比平原召開部落大會,松迪亞塔被推為盟主,1235年,曼德軍和索索軍在基里納決戰,人數居於劣勢的曼德軍大勝,並乘勝追擊,於1240年消滅了迦納的索索王朝。松迪亞塔在庫魯坎·富加(kurukanfuga)召開西非史上首次立憲會議,正式成立馬裡帝國,規定松迪亞塔家族的世襲帝位,並按部落進行社會分工和權力劃分,“子必須承父業”,同時剝奪索索人所有土地和財產,由於松迪亞塔自稱穆罕默德僕人比拉利.布納馬後裔,其族人和同盟者都是虔誠,因此馬里迦納之戰被染上了“聖戰”的色彩。這場戰火併未波及遙遠的廷巴克圖,迦納王國瓦解後,這裡暫時成為一個自治的城邦,但廷巴克圖人並不因自由感到高興,因為社會分工嚴密的馬裡帝國堵塞了南向黑人區的商路,令這座商埠的未來籠罩在極大的陰影下,相信此時此刻的廷巴克圖人,對馬裡這個彷彿一夜間崛起的帝國未必有很多好感。他們或許沒想到,馬裡帝國的皇帝對廷巴克圖卻早已產生極其濃厚的興趣;他們或許更沒想到,當廷巴克圖最終成為馬裡皇冠上一顆寶石之後,卻從此拉開了輝煌的序幕。對於馬裡皇帝而言,廷巴克圖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寶地,這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商埠地位,更因為它是西非腹地通往麥加的必經之路,這對以教立國、自稱穆罕默德僕人後裔的馬裡皇家而言,實在是太有吸引力了。13世紀末,馬裡皇帝撒庫拉遠赴麥加朝聖,回國途中卻在撒哈拉沙漠裡被劫匪殺害,這更讓他的後嗣們堅定了控制廷巴克圖、打通赴麥加道路的決心。<ansausa)一世取得皇位,他銳意進取,並改變了前任單純武力壓迫的辦法,以宗教的名義勸說廷巴克圖歸附。由於圖阿雷格人本就篤信教,廷巴克圖也是撒哈拉以南西非最早的城市之一,曼薩·穆薩一世的說辭顯然很有說服力,1324年,廷巴克圖貴族以商貿特許權為代價歸附了馬裡帝國。廷巴克圖的獲得,意味著馬裡打通了北至中近東、南至幾內亞灣的黃金商路,壟斷了金鹽貿易,財富急遽膨脹,曼薩.穆薩一世意識到,此時必須兌現麥加朝聖的諾言,一方面安撫新入盟的廷巴克圖人,另一方面也藉機提升國家威望。

喜歡奧林匹克請大家收藏:()奧林匹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秦風楊如雪 荒島好男人 孤獨盛宴 我的娘子是女配 大唐:認祖歸宗李淵,這娃亂認親 星宇世界傳奇公會 陰陽雜貨 人在鬥羅:扮演藍染,召喚十刃 爺!夫人要炸城。哦?那我點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