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房屋大都建築在山丘上,迂迴起伏,猶如一顆明珠閃耀在地中海的南岸。阿爾及利亞首都、港口城市。位於地中海南岸阿爾及爾灣西側,海岸線長29千米。南靠雄偉的泰勒阿特拉斯山脈北麓,坐落在宛如一個半圓形劇場的烏艾德·哈臘和烏艾德·馬紮法蘭兩海灣之間,市區全長75公里,街道房屋大都建築在山丘上,迂迴起伏,猶如一顆明珠閃耀在地中海的南岸。
而且它還是公元十世紀建立的古城,現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地中海岸最大港口之一。935年由柏柏爾人、阿拉伯人所建。1526年併入奧斯曼帝國。阿爾及爾城背靠丘陵坡地,平均海拔59米。終年綠草如茵,林木茂盛,花開不斷,近處鬱鬱蔥蔥,遠處水天相接,景色優美迷人,素有“花園城市”之稱。
加之城內名勝古蹟眾多,對世界各地的遊客頗具吸引力,使這裡成為北非地區的一處旅遊勝地。市區人口約150萬。
阿爾及爾城沿海為地中海式氣候,氣候溫和;山區屬半乾旱氣候,多森林和草原;其他廣大地區為熱帶沙漠氣候,雨量少,夏季酷熱。每年8月最熱,最高氣溫29c,最低氣溫22c;1月最冷,最高氣溫15c,最低氣溫9c。從空中俯瞰海島,有一座建於公元前四世紀的迦太基貿易驛站,這就是卡斯巴哈。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卡斯巴哈是典型的麥地那式或式的城市,是地中海最傑出的海岸景觀之一。這是一處促使人們回顧歷史的地方。它保留了城堡,古代寺院和奧斯曼宮殿,同時保留了傳統的城市建築以及根深蒂固的民族觀念。
北非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港是中立港。
在港口附近的飯店用過早餐後,除了留下幾個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亞當.休斯、卓拉.席爾瓦、亞歷山大.馬丁以及部分水手進人阿爾及港市區遊覽,順便打聽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下落,但是仍然沒有打聽到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訊息。
“此地是海盜出沒的港口。”
商品交易所出售魚肉和麻。補給完畢後,我們立刻離開了阿爾及港,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11月29日下午我們離開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港阿爾及爾港。”。
經過一天的向東航行,我們到達北非突尼西亞港,我用經緯儀測了一下經緯度,北緯37度,東經10度。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11月30日10點,到達北非君士坦丁港。”。
北非君士坦丁港是義大利同盟港。君士坦丁,阿爾及利亞東北部城市,以君士坦丁王命名,君士坦丁省首府,在斯基克達以南海拔650~700米的平頂孤丘上。臨盧邁勒河,透過兩座大橋與其他地區相連,西距首都阿爾及爾322公里。
在港口附近的飯店用過早餐後,除了留下幾個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亞當.休斯、卓拉.席爾瓦、亞歷山大.馬丁以及部分水手進人君士坦丁港市區遊覽,順便打聽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下落,但是仍然沒有打聽到費羅公爵的公子喬治的訊息。
“此地是海盜根據地。”
“此地特產是鐵礦石。”
商品交易所出售魚肉和麻。
在酒吧裡喝酒喝賭博的人大多是海盜,沒有女招待。
一天後補給完畢後,我們離開了君士坦丁港,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12月1日上午,離開君士坦丁港。”。
繼續往東南方航行,一天後我們到達北非的黎波里港,我用經緯儀測了一下經緯度,北緯33度,東經13度。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12月2日17點,到達北非利比亞首都黎波里港。”。
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的黎波里位於位於利比亞西北部沙漠的邊緣及地中海沿岸。它是利比亞的首都與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也是該國最大的城市和重要的海港。
的黎波里於公元前7世紀由腓尼基人建立。由於城市歷史悠久,那裡有很多重要的考古發現。當地氣候屬於典型地中海型氣候,夏天干燥酷熱,冬天時有冷雨。的黎波里,利比亞的首都和最大港口,位於利比亞的西北部、地中海南岸,人口175萬人1998年統計),面積2,616平方公里。古代重要貿易中心和戰略要地。現為全國政治、經濟和交通中心。它是利比亞的首都,也是該國最大的城市和重要的海港。
的黎波里於公元前11世紀由腓尼基人建立,後長期由羅馬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統治,1951年利比亞獨立後被確定為首都。由於瀕臨地中海,陽光明媚、景色旖旎,的黎波里享有“地中海的白色新娘”的美譽。的黎波里是一座擁有27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城。的黎波里自古以來就是貿易中心和戰略要地。
公元前7世紀,腓尼基人在北非地中海沿岸建立起3座城市,這就是奧薩、佈雷撒和萊普蒂斯,統稱為“的黎波里斯”,為“三市”之意,後來其中佈雷撒和萊普蒂斯兩市在公元365年毀於大地震,居中的奧耶市獨存,歷經淪桑,發展成為今天的的黎波里。
的黎波里市曾被羅馬人佔領達600年之久,後又遭汪達爾人侵奪和拜占庭的統治。7世紀時,阿拉伯人來此定居,從此,阿拉伯文化在此生根發芽。1951年,利比亞獲得獨立後成為首都。這座古城有古羅馬的鬥技場遺址和其他朝代的古堡、宮苑、清真寺等名勝古蹟,是夏季遊覽和療養勝地。
的黎波里的舊城稱為“紅堡”,靠近港口;新城在西南部。舊城區也稱為“紅堡”,突出阿拉伯集市的特點,街道狹窄彎曲,貨攤排列擁擠,部分街道上面蓋有頂篷,防雨防曬,可以全天候售貨。古香古色的街道,繁華喧囂的集市,高牆深院的住宅,精雕細刻的古寺,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典型的阿拉伯古城的風景畫。
的黎波里則是地處撒哈拉沙漠北部邊緣、地中海南岸的一片綠洲,市區樹木繁茂,花草競生,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尤其是夏季遊覽療養的勝地,因此人們將這座城市稱為“沙漠中的旅遊城”。
的黎波里的老城區保持著古老的阿拉伯東方色彩,而新城區則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現代化都市景象。新城坐落在西市區,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街道寬闊筆直,兩旁棕櫚成蔭,街心公園眾多,園內綠樹錦簇,鮮花盛開,噴泉湧射,如一顆顆綠色珍珠散落在市區各處。新城區也有許多名勝古蹟,如羅馬天主教堂於1970年改為清真寺)、坐落在綠樹鮮花叢中的呈摩爾式建築的白色王宮以及羅馬時代的牆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從海上了望市區,公元16世紀西班牙人建築的城堡歷歷在目。利比亞首都和港口。阿拉伯語稱為“塔拉布盧斯·哥爾卜”(tarabuusagharb),即西的黎波里。
人口100萬(1987)。西北部臨地中海南岸。是腓尼基人在公元前814年時建立的古城,後由羅馬人,汪達爾人和拜占人所佔領。645年,阿拉伯人佔領該城,教開始傳播,該城遂成為重要貿易中心,戰略要地和文化名城。910年,什葉派法蒂瑪王朝佔領該城。
11世紀中期當地居民推翻了法蒂瑪王朝的統治,收回的黎波里,恢復了遜尼派的勢力,並承認阿拔斯哈里發的權力。16世紀被奧斯曼帝國佔領。公元前7世紀,腓尼基人在北非地中海沿岸建立了3座城市,分別是奧薩、佈雷撒和萊普蒂斯,統稱為“的黎波里斯”。
公元365年,地中海地區發生了一場嚴重的特大地震,3座古城中的佈雷撒和萊普蒂斯在這次地震中被徹底毀滅,唯有奧薩古城倖免於難,雖然遭到相當程度的破壞,但整座城市還是存在,歷經滄桑,發展成為今天的的黎波里市。
公元前145年到公元450年,羅馬人佔領奧薩城達600年之久;從公元450年起,汪達爾人侵佔達80餘年;公元533年到645年,又被拜占庭統治了100餘年。
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佔領這座城市,以此作為定居點,將此地仍然稱為的黎波里,並在這裡傳播教,使文化在此地生根,進而在北非地區迅速發展。1510年西班牙人征服這座城市,1551被奧斯曼帝國佔領。萊普蒂斯馬格納是由塞普蒂斯烏斯塞韋羅擴建並設計裝飾的。
他出生在那裡併成為那裡的國王。萊普蒂斯馬格納以其壯麗的公共紀念碑、人工港、市場、倉庫、商店、居住區成為羅馬帝國最美麗的城市之一。萊普帝斯馬格納遺址位於的黎波里城以東120公里處,它方圓約2。5平方公里,是地中海地區面積最大的考古場所之一。腓尼基港口城市萊普帝斯始建於公元前一世紀,它是當時與加達梅斯城之間進行貿易的主要橋樑。
喜歡奧林匹克請大家收藏:()奧林匹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