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宏偉的城市用紅黃黑三種顏色的石頭建成,城內的重要建築用黃銅、白銀來裝飾。海神波塞東的神廟更用大量的黃金、象牙加以裝飾,華麗非凡。全城用5個同心圓劃分為5個區,首都透過四通八達的運河系統與全島聯絡。在島的正中心有一根巨大的黃銅柱子,在銅柱的上面,鐫刻著海神波塞東為居民制定的神聖法律。
這個強大的帝國曆經了十個偉大皇帝的統治,當時無人能與之抗衡。他們派出強大的艦隊征討地中海沿岸的國家,無往而不勝,只是當他們進軍雅典的時候,才在雅典強大的重灌步兵的攻擊下遭到失敗。
我們貼著岸邊沿大西洋北上,路上遇到幾艘船,打著英國的旗號,我們靠近他們問了一下,他們說他們是英國的商船,是去西班牙做生意。到了海角右拐到底然後繼續北上,三天後,“船長,法國波爾多港到了。”負責瞭望的水手進船長室對我報告說。
我和亞當.休斯走出船長室,來到甲板上,沿著負責瞭望的水手的手指向望去,右邊岸上就是法國波爾多港。靠岸時,我使用了六分儀,六分儀顯示法國波爾多港的經緯度是北緯46度,西經0度。在航海日誌上我寫下了:“1401年,1月4日,法國波爾多港進港。”。
1401年,1月4日,波爾多港。我們在完成了必要的補給,留下一些水手看船後,我和亞當.休斯帶著剩餘的水手上岸。找到一家商店把60桶岩鹽都賣了,賣價是67個銀幣每桶。用3天時間,我們第一次航海買賣賺了1380個銀幣。
我們找了家旅館住下,旅館夥計帶我們去二樓的房間,當我們中午下樓吃午飯時,我看見對面桌子坐著一位年輕女子,赤紅色的頭髮下面是一雙漆黑的眼睛,與眾不同的是她身體左側佩戴突刺劍,我們聊了起來,我:“小姐你去哪裡?”,紅髮年輕女子瞟了我一眼,“我去英國倫敦。”。
“我們是商人,你去倫敦幹啥去?你們幾個人?”,紅髮年輕女子喝了一口酒:“我是航海士,在波爾多港找不到工作,想去倫敦找找看,我是西班牙人,我一個人去。”,我:“我們也想去倫敦做生意,我叫菲爾南德斯.弗朗索瓦,這是我的朋友亞當.休斯,我們都是葡萄牙里斯本人,我們正缺航海士,你有沒有興趣加入我們?”,紅髮年輕女子聽了很高興,她笑笑說“我叫卓拉.席爾瓦,我願意加入你們。”,我轉過頭:“亞當,你同意嗎?”,亞當.休斯:“我沒意見。”第二天,我們離開旅館,開始在波爾多街頭閒逛,順便打聽訊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波爾多港是法國西南部的一個港口城市,是法國第四大城市,位列巴黎,里昂,馬賽之後。是阿基坦大區的首府,同時也是吉倫特省的首府。波爾多地區旅遊資源豐富,有許多風景優美儲存完好的中世紀城堡。波爾多因此也被稱為世界葡萄酒中心,每兩年一度,波爾多葡萄酒行業協會舉辦盛大的國際酒展vinexpo。波爾多(bordeaux),法國西南部城市、港口。位於加龍河garonne)下游,距大西洋98公里。
波爾多坐落在加倫河garonne)的南岸,是一個很傳統的法國城市,它那碧水藍天,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在法國首屈一指。繁忙的港口貿易,又使得它多了很多和外界交流的商機,讓這裡的人富足起來。
波爾多雖然是河口港,卻卻在狹長數十公里的紀龍德河gironde)的護衛下,免去海洋直接的衝擊,港口平靜而廣闊,既有海洋的無限拓展性,又有平原城市的廣大腹地。
波爾多處於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全年溫暖溼潤,有著最適合葡萄生長的氣候。常年陽光的眷顧,讓波爾多形成了大片的葡萄莊園,葡萄酒更是享譽全世界。喜歡吃西餐的人們可能不知道波爾多這個城市,卻很少有人不知道波爾多的葡萄酒。
“此港周圍都是葡萄園。”
“波爾多出產葡萄酒。”
“單挑除了靠個人武力以外,還要靠所裝備的武器和防具的質量。”
“船首像不僅是船的裝飾品,也可以守護船。”
法國波爾多市街上商店、攤販很多出售波爾多葡萄酒,從高檔到低檔都有,商販也熱情地向行人兜售葡萄酒。
我們在波爾多港購買一些葡萄酒後就直接揚帆起航了。
在航海日誌上我寫下了:“1401年,1月5日,波爾多港出港。”。我接受了大副亞當.休斯的建議,繼續北上,目的地:英國首都倫敦。
卓拉.席爾瓦她以前去過英國倫敦。她主動做起我們的航海嚮導,“夫人”號繼續向東北航行,經過2天2夜的航行,在負責瞭望的水手發現倫敦港不久,海面上突然起了大霧,海面上能見度較差。
幸好我們的“夫人”號船隻已經駛入了英國倫敦的海上航道,用肉眼我們都能看清兩旁都是陸地,我們仍然順利地進人了倫敦港。我又使用了六分儀,六分儀上顯示英國倫敦港的經緯度是北緯52度東經0度,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1月8日清晨,英國倫敦港進港。”。
我是第一次來到英國倫敦。倫敦既是港口城市,又是英國的首都。倫敦ondon)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英國)的首都,歐洲最大的城市之一。倫敦市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平原上,橫跨泰晤士河。16世紀後,隨著英國資本主義的興起,倫敦的規模迅速擴大。倫敦是英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和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有數量眾多的名勝景點與博物館。
倫敦近幾百年來一直在世界上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其在政治、經濟、人文、娛樂、科技發明等領域上的卓越成就,成為全世界舉足輕重的都市。倫敦是多元化的大都市,居民來自世界各地,一座種族、宗教與文化的大熔爐城市。使用的語言超過300多種。兩千多年前,羅馬人建立了這座都市。
公元一世紀,羅馬人在羅馬皇帝克勞狄caudius)的領導下正式在公元43年征服了這個後來成為英國的地方。他們在泰晤士河畔建築了一個聚居點,取名為“倫底紐姆”ondiniu)。後來,羅馬人在此修築城牆,並且在城牆包圍的地區逐步建立一個具備規模的城市。
在《羅馬書》中有關倫敦的記載則是從公元50年,倫敦ondon)這一名字最早來自凱爾特語的ondiniu。凱爾特人在公元43年入侵英國,之後他們修建了一座跨越泰晤士河的橋樑,此後他們發現這裡有利的地理位置又修建了一座港口。公元50年前後,羅馬商人又在橋邊興建了一個城鎮,倫敦由此而誕生了。
公元61年,布迪卡女王boudia)帶領民眾反抗羅馬人的統治,她所領導的軍隊進軍到倫敦。倫敦在戰火中被毀,戰亂後倫敦又被布迪卡女王重建。城中的富人們用石頭和磚瓦來建造房屋,而大多數的窮人們只能住木屋。
2世紀後葉,倫敦修建了6米高的環倫敦石城牆,此時的倫敦人口已經增長到英國當時最大的城鎮。公元407年,隨著最後一批羅馬軍隊撤離了英國,倫敦城鎮也開始衰落。大批居民離城而走,住在城牆內的居民也僅剩少數的漁民和農民。倫敦也失去了城市的功能。但不久倫敦就又重新發展起來,在倫敦文特哥登的城牆外科出現了一座新城。新城不大,人口也僅有10,000人左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597名來自羅馬的修道士來到倫敦,他們是從撒克遜人轉教的基督教徒。604年,一名主教被派往倫敦。640年倫敦開始鑄造銀幣。842年和851年,丹麥人兩次入侵英國,搶劫和燒燬了大多數的城鎮。侵略軍佔領了包括倫敦在內英國北部和東部領土。878年,丹麥人被阿爾弗烈德大帝所擊敗。
英國的國土被分為兩部分,丹麥人拿走了英格蘭的東部領土,包括倫敦。而阿爾弗烈德大帝則保持住了南部和西部地區的土地。透過和平談判,阿爾弗烈德大帝於886年重新收復倫敦,他重新修整了破敗的舊羅馬城的城牆。為了得到保護,居住在羅馬城以外的倫敦人在阿爾弗烈德大帝統治時期又從新搬回到城裡來居住。994年,倫敦人擊退了丹麥人並迫使他們撤離此地。
繼盎格魯撒克遜人之後,在英國曆史上留下深深印記的是來自法國西北部的諾曼人norans)。他們的領袖威廉聲稱因血緣關係有權繼承盎格魯撒克遜人王帝愛德華edardthenfessor)的王位而大舉發動進攻。公元1066年,威廉軍事行動成功,成為了英格蘭的君主威廉一世,號稱“征服者威廉”。
雖然此時英格蘭的首都設於倫敦西南部的溫徹斯特inchester),但是威廉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也在倫敦東部修築了堅固的倫敦塔以防禦反抗者的進犯,這也作為宣示自己權威的一種手段。在諾曼人的統治下,倫敦終於在公元12世紀成為了英格蘭的首都。
學者一般認為,在諾曼人的統治開始之後,英國步入了所謂的“中古時代”。這段時期的特點包括王權逐步的鞏固,以及基督教會的權力的擴大。倫敦也在這個時候逐漸發展,演變成為兩個城合組為一個倫敦市的模式。在東面,在古羅馬人的古倫敦城的基礎上建立起倫敦市(cityofondon)。這個地方後來發展成為倫敦金融城。在西面,威斯敏斯特市(cityofestinster)成為了王室和政府的所在地。
在這個時期,王室陸續在倫敦建築王宮,而教會也修建了不少教堂和修道院。倫敦市方面,其市長的權力也越來越穩固,商業發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