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兩人總是聯合起來排擠他,就算有了案子破,也不會和小葬說關鍵線索,有時候還想方設法不讓他看卷宗。
如果不是,當時張太銀極力在其中調停,恐怕小葬這會兒還是銅鑼。
他功勳不夠,和這兩人的壓榨很有關係。
那個方壯氣勢洶洶的過來,不爽道:“那誰知道,和妖鬼打交道的人,我們開封向來視為仇敵,他打羌國部落的時候,朝廷允許了麼?他擅自發動滅族,經過誰同意了,萬一那些蠻族部落聯合起來,對我大宋造成損失怎麼辦?”
這些話,讓場面有些沉默。
就連公孫策也有些不知所謂。
因為這話挑不出毛病。
當時許青要率領陰山宗九峰弟子和羌國部落開戰是,朝中的大臣就分為兩個派別。
一個是主戰派,一個是主和派。
雖然仁宗皇帝最後以“不支援,不阻攔”的姿態表態,可是仍舊對民間和朝野中的達官顯要造成了影響。
因為大宋每年,都會派遣使者,入駐各個蠻荒大國,小國,在當地國土設立使館。
每年這些小國,想要和大宋做生意,或者運用商品到大宋境內,就要和使館的使者打好招呼。
往往會運用一些金錢,或者絲綢,珠寶美色等好處,透過使者賄賂宋朝大臣。
漸漸地,這筆灰色收入,就成了宋朝中一些人的主要來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且,這些贓物有時候不是銀子,而是物事,需要一路運送過來,一層層的關卡剝削下來,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利益鏈。
這事情經久不衰,漸漸成了朝中的習俗,很多人都知道,包括包拯。
清廉公正的包拯,一年上書的幾百次裡,總會有十幾次提到這件事,希望仁宗能徹底查處貪官汙吏,終結這條利益鏈。
可仁宗豈有不知?
每次為了安撫包拯,就會查處幾個不大不小的官員,直接砍頭示眾,然後就不了了之了。
其實,仁宗作為一代人傑人皇,對這件事也早就有所耳聞。
但是,不是他不想治理,而是無計可施。
這種事情就像是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就算把利益鏈上的臣子都殺了,換一批人上來,時間久了,也一樣。
所以,還不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反正,蠻荒部落進攻貪官,也是臣服大宋的表現。
每次這些貪官被養的肥了,仁宗就會找個藉口抄家,然後把財物上繳國庫。
重重的關係,實在錯綜複雜。
總的來說,壞處大於好處,很多邊疆的事情,像是徐家鎮,飛雲堡那種邊陲小鎮,就會受到蠻族欺壓。
一直到許青帶領陰山宗全宗上下出徵的時候,宋仁宗不贊成也不反對,其中就包含這些情感。
實際上,也是讓許青當個背鍋俠。
許青動了朝野中一部分人的利益,這就成了這些人的眼中釘,像方壯,於學東在朝為官的父輩,就是利益被損失的這些人其中之一。
所以於學東看著許青,腦子裡只有一句話在迴盪。
“損害我爹利益也就算了,長得還這麼帥,不能,我絕不能開封府有比我帥的人存在!”
喜歡我的氣血能強化請大家收藏:()我的氣血能強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