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皇帝多疑,最是懼怕有人和他搶皇位。
文王夏侯佑是太宗夏侯毓的第一個兒子。
夏侯毓是夏啟國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他雖然出身權貴之家,但是酷愛學習,曾經拜師天下聞名的六大名師,因此極富謀略。
如果不是發生了夏啟國被列強欺凌的大事,他可能就是一名文臣。
但是前朝動盪,前朝昏君在奸臣的挑撥下,殺了他的父兄,他在眾家奴的保護下,才逃出生天。
但是他從小目睹全家慘被屠戮,發誓要滅掉前朝,建立一個新的皇朝。
在亂世之中是受了很多屈辱,深知亂世之中要有自保的能力,所以他從十三年歲就參加軍,加入了反抗前朝的大軍。
因為他早有推翻前朝的野心,自己武功又比較弱,在大大小小的戰役中,獲得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尤其特別重視武臣,尤其是結交了許長瑞、董駿宇、譚路等英雄豪傑,後來被眾人擁立為大都督,開始建立了自己的軍隊。
在他三十三歲,才在眾將的擁護下,推翻了前朝,成立了夏啟國。
夏侯毓深知文韜武韜的重要性,因此,他有意的將自己的皇子按照文武雙全的方向去培養。
作為嫡長子的夏侯佑,自然是跟隨他一路血戰,而作為嫡二子,他把他培養成為文臣,一心相讓嫡二子與嫡長子文武雙全,長治久安。
這樣一位文武雙全的開國大帝,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在閱人、馭人與用人方面都是得心應手,堪稱絕對一等一高手。
在立太子這件事上,他確實遇到了難題。
原本,他是一心培養嫡長子做皇帝的,畢竟與他同肩作戰十餘載,又是皇后正統長子,立為太子,是眾勢所趨。然而他沒想到,自從嫡長子為了救他身受重傷之後,就不再強大。也引起了他的其他兒子的虎視眈眈。
他原本為了穩固國柞,特別注重從文武各方面培養皇子,他想的是他有十七個兒子,每個兒子都是一個強大的實力。
如果皇長子一直強悍不可撼動,或者其他的十六個兒子會心甘情願地輔助大哥,讓夏啟國長治久安。
自從皇長子受傷,他明顯感覺了其他諸子的蠢蠢欲動,他也不是沒有思量過立最強悍的皇子為太子,因此在在漫長的一段時間內,他都在思量。
他沒有想到的是,這段猶豫期,反而加速了其他各子的雄心壯志,畢竟大哥不行了,那麼其他各子就必然有了機會。
直到最後,他最終被感情佔了上風,排除眾議,最終還是挑選了夏侯佑為太子,並且為了讓夏侯佑穩固統治,殺了一批反對大臣來為長子樹立威信。
.......
當夏侯佑收到衛王呈遞的奏章的時候,他深深陷入了痛苦的回憶。
太子結黨營私的事情,傳得沸沸揚揚,原本太子挑選的只是六部裡最不起眼的禮部,覺察此事的是他的親弟弟。
親叔叔揭發親侄子的同時,還有意將資訊傳的沸沸揚揚。
衛王的用心,夏侯佑不是看不懂。
只是,這十六個弟弟之中,只有衛王和谷王才是他的親生弟弟......
他因為常年隨著父王征戰,前期只是重視了父親對他的看法,淡忘了自己娶妻生子,而那時候他和劉皇后伉儷情深,即使成婚六年,都還在前線,等他受傷退下前線之後,才發現他的那些弟弟們,個個兒孫滿堂。
他的處境變得非常尷尬,作為皇長子,沒有接班人,作為皇長子,身體羸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