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到光屏前方的椅子上,霍銘直入主題道:“小艾,生存屋是不是可以對其他生物產生一定的吸引力?”
小艾:【根據查詢到的資料顯示,生存者霍銘的說法有誤,正確表述應為可以對有一定邏輯能力的單元個體進行入侵,改變其執行緒預設,從而導致其對入侵方的目標認知發生錯亂。】
霍銘:“我讀書少,你就告訴我,如果我要讓怪物一直追著生存屋,能不能辦到?”
小艾:【這要視目標物件的情況而定,成功率在50%至99%之間,同時我要告知生存者的是,這一行為是極其危險的,有可能入侵失敗導致生存屋反被入侵,或者吸引目標後被目標攻擊。】
雖然小艾說的話模稜兩可,但如果霍銘沒理解錯意思的話,就是生存屋確實有這個能力。
“那行,我知道了。”
小艾:【(?_?)??】
看著光屏中出現的表情,霍銘和玉曉姍相視一笑。
當試煉空間內部正在為第七波怪物準備的時候,觀眾席的人數卻在日益減少。
這當中有許多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現實局勢的鉅變,將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那一片正發生著巨大混亂的euro地區。
而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則是,觀賞性。
一開始,大家出於新鮮感也好,榮譽感也罷,或者是一些希望的寄託,大家都極為地關注著這一場場的試煉。
然而人們漸漸地發現,所謂的“實況直播”,其實是不準確的。
因為人們既無法自由調整視角,甚至看到的畫面也是有延遲的,彷彿是經過一定的“剪輯”才放給觀眾。
而且選手的個人資訊乃至體貌特徵都經過了“模糊化”,得益於技術的高超,居然能讓觀眾準確地辨別不同的人的同時,卻無法對某一個具體的人得到有效的可歸納的資訊。
很多時候,觀眾既不能看到一些隊伍的商談情況,也不能看到他們採取的一些行動,大多時候只能看到一些比較高瞰的視角,或者是無意義的鏡頭。
只有等到一些被判定為可以給觀眾看的,並且比較“精彩”的畫面,才會比較適時、實時、事實地展現。
當然,除了這些原因之外,還有各方面的細化到具體觀眾區域乃至觀眾群體的,不具備共性化的原因,那更是不勝列舉了。
因此,即便這場“世界命運之戰”可能如它的名字那樣,真的可能對世界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對於普羅大眾而言,那也終究不如其他更現實,更直接的東西來得吸引人。
或許,也就只有各國的官方機構,以及世界上的一些團體,對這場未知的試煉仍然保持著高度的關注與全程跟蹤,並作出他們認為有意義的記錄、分析與判斷。
且不論觀眾的興趣度是否仍在這場試煉上,這場試煉的開啟也絕不會因為缺乏足夠的關注而受到任何的影響。
第七波,終究還是在眾人煎熬的等待中降臨了。
【第七波開始,祝各位參賽人員好運。】
簡短的提示,讓所有人都嚴陣以待,霍銘也是時刻準備讓小艾發揮生存屋的功能,以實行計劃。
然而過去了一分鐘,眾人既沒有看到如之前出現的那種空間傳送的裂口,也沒有見到有怪物出現的蹤影。
正當霍銘一臉困惑之時,坐在一旁的小汝突然臉色發白,彷彿受到驚嚇一般蹦起,“大哥哥,我們底下好像有什麼危險的東西正在靠近!”
霍銘聞言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倒是一旁的控制生存屋進行移動的玉曉姍,下意識地點選了“空中飛航模式”。
“咻”地一下,生存屋直接從地面竄起,來到了距離地面大概一百米的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