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汪華版本的‘急診手術室誕生記’,楊明主任重重的點了點頭:“這麼說來,急診科手術室成立,運氣成分佔了很大一部分,不管是那個剛來的實習生,還是曹達這層關係,都虛得很,根本不是真材實料。”
楊明之所以會這麼說,正是因為普外科的輝煌,完全都是由他實打實創造出來的,一點水分都不帶摻。
經過他多年的耕耘,東方醫院的普外科儼然已經成為了醫院的王牌科室,全國的影響力排行榜更是在今年首次入圍百強,這也是東方醫院目前最好的成績。
再加上每年領跑全院的手術量,更是給東方醫院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而這一切的成就,也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醫院十分重視普外科的學科發展,基本上有求必應。
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而這麼多年,醫院唯一一次拒絕普外科,就是為了腹腔鏡。
楊明早年參加過美國舉辦的一次普外科峰會,在會議上,美國的醫生們介紹了一種叫做腹腔鏡手術的概念,並且展示了他們的臨床試驗效果,這給楊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併發症發生率大幅度降低。
這簡直是外科醫生夢寐以求的技術!
而多年以後,當他發現國內竟然已經出現了腹腔鏡時,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必須要引進!
這必然是未來外科手術的大勢所趨,在初期誰能更早的掌握核心技術,在後期蛋糕的分配上就更有話語權!
然而想法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東方醫院即便對普外科掏心掏肺,但畢竟它只是一個省級的普通三甲醫院,就算傾盡全力,也沒法為普外科購置一臺價格斐然的腹腔鏡。
關於腹腔鏡的夢,楊明只能默默藏在內心深處。
可沒想到,東方醫院竟然有人比自己先一步完成了自己的夢想?
而且還是一直不受醫院重視的急診科?
這種落差讓楊明主任很受傷,而多年被醫院溺愛養成的蠻橫性格,讓他此時只有一個念頭:
“一定要把腹腔鏡搶過來!”
不過這個想法剛一出來,楊明主任便立刻否決掉了。
“如果是別的科室還好,急診科主任張耀祖實在太硬氣了,強行去要肯定討不到好,還是得用點技巧,大家都是一個醫院的同僚,關係弄得太僵也不利於整體發展。”
多年的行政經驗讓楊明很快便恢復了理智,沒有為了心中的夢想而直接踹開急診手術室的大門,招呼科室的年輕小夥把腹腔鏡直接抬走。
雖然這個想法很誘人,但顯然是行不通的。
汪華此時也看出了楊明主任對腹腔鏡的覬覦,於是建言獻策道:“主任,其實如果你真的想要腹腔鏡,我們甚至都可以不露面,就能讓醫院迫使急診科雙手奉上。”
“哦?你有想法?”楊明主任饒有興致的看著汪華。
汪華年輕,腦子靈活,總能想出些意料之外的點子,這也是為什麼楊明主任會在第一時間找他了解情況的原因。
而現實是,汪華果然沒讓他失望,也許單身的男人精力就是要更加集中一些,容易想出點子來。
並不知道自己在主任心目中也被打上了‘單身狗’的標籤,汪華興奮的解釋道:
“醫院這幾年一直在強調要資源合理整合,嚴禁科室鋪張浪費,急診科作為特殊科室,建立獨立手術室本來就有些浪費資源的嫌疑,現在又拖了一臺價值不菲的腹腔鏡,主任你覺得他們能物盡其用嗎?”
楊明主任考慮一會兒道:“急診科的職能主要還是定位在緊急處置,緊急救治,真正需要手術救命還是得靠專科醫生上臺,他們科的那群醫生,恐怕也只能上上最簡單的闌尾膽囊手術。”
“至於腹腔鏡,倒是沒什麼好說的,國內現在能熟練使用的人屈指可數,大家都是零起點,但普外科手術量擺在這,學習的速度肯定會快很多。”
楊明主任說的很中肯,按照急診科目前的人員配置,開展手術室已經捉襟見肘,人才不濟了,如果還要加上腹腔鏡這種尖端裝置,確實就和醫院制定的‘物盡其用’的方針背道而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