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她只是一個需要靠自己雙手勞動才能養活自己的成年人,是兢兢業業的打工人,是這個社會底層的一名求生者。
想到這兒,林雅蘭不由得抬起頭看了看眼前和身邊的三個好朋友一眼,嘆了口氣。
自從認識他們以來,從平時的隻言片語中,最令她羨慕的是他們和睦相處的家庭氛圍,那才像是一對夫妻,才像是一對做父母的。
林雅蘭春節回老家,本來想避開大都市的喧鬧,減輕一下自己失業後的心理壓力和生活壓力,好好休息一段時間再說。
她甚至想過結束這十幾年來漂泊的日子,到縣城中學找一份教書的工作算了。
但父母整天爭鬥,鬧的一家人雞犬不寧,心神不定的……
從林雅蘭懂事開始,她就曉得自己的父母親不和睦,父親性格暴躁、性情乖戾,母親嘮叨囉嗦、固執己見。
她實在弄不明白,當初,這樣性格的兩人是怎麼走到一起的?
她甚至覺得,讓這樣的兩個人結婚生子,不僅給社會帶來負能量和不和諧,甚至還是一種危害。有關部門是不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應該對每一個新生家庭有一種防微杜漸的辦法?
父親下崗之後,憑著一身的力氣,每天還能在一些建築工地和搬運中找到短工、臨工和零工。
可是,每當在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回到家裡就把怨氣發在母親和孩子身上。
家裡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他們爭吵打鬥的時候,從來都不考慮孩子的心裡感受,從來都不會考慮他們的所作所為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從來都不知道該怎麼愛孩子、教育孩子。
在他們的觀念裡,認為給孩子吃穿,把孩子養大,讓孩子上學,這就是如山的父愛和偉大的母愛。
林雅蘭和她的哥哥、弟弟、妹妹夾在中間,日子過得小心翼翼,膽戰心驚。
雖然,林雅蘭從小得到父親的偏愛,沒有受過一點皮肉之苦。
但哥哥卻成為父親的出氣筒,經常莫名其妙的遭受父親劈頭蓋臉的痛打,渾身青一道紫一道的。在林雅蘭的印象裡,哥哥每一次被父親發的時候都不吭聲,必須乖乖讓父親打,直到打不動為止。
他不能躲、不能抵抗、更不能跑,否則會引起父親惱羞成怒,遭到更嚴厲的體罰。
而這個時候,母親從來不敢勸阻,只能在一旁流淚。
直到哥哥上了大學,結婚之後,還經常受到父親無緣無故的訓斥和毆打。
林雅蘭和哥哥的感情非常好,她到現在還想不明白,面對親身的兒子,父親怎麼能下的去手?
記得哥哥結婚後搬出家裡時對她說過:“小蘭,每次我遭到父親痛打的時候,我都在想:自己是不是他的親身兒子……”
於是,自年少的時候,林雅蘭便在心裡暗暗發誓,這輩子必須過得和父母不一樣。
如果遇見了一個自己喜歡的男生,兩人相知、相愛,順利地結了婚,便要和他相敬、相依、相守,平淡且平安地、好好地過日子,一定死生契闊、白頭偕老,就算會紅臉爭執,也不要吵鬧翻臉,更不能動手。
如果今後有了孩子,也一定要讓孩子在父母的和諧相處中、幸福美滿的氛圍中長大,讓ta時時感受和體會到父親和母親的愛。
沒想到事與願違,不知道是戀愛和婚姻本質就是這樣,還是自己太笨、太蠢、不夠聰明伶俐。
大學剛畢業的那個傍晚,林雅蘭坐在租住屋子的樓頂,正在看夕陽落下和城市煙火。
不經意間抬頭,看到一個長得跟年輕時梁朝偉一樣的小哥哥,穿著一件白色t恤和一條洗了發白的牛仔褲,在她對面的天台上抽菸。
無意之中,這個小哥哥與林雅蘭四目相對,便對著她禮貌性地微微一笑,露出一口整齊的白牙,對她說:“這麼巧,原來你就住對面呀?”
林雅蘭不由得愣了一下:她敢肯定,兩人並不認識!但這種打招呼的方式,讓她感覺有些奇怪,很特別,甚至令人心動,她不由得對著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男女相見的第一眼,顏值是可以壓倒一切的,林雅蘭覺得自己的心絃第一次被人給撥動了。
頭髮不長也不短,面板不黑也不黃,身材不胖也不瘦,個子不高為不矮,青春逼人,和顏悅色,帥氣無邊,此時此刻,林雅蘭的心跳都漏了兩拍。
那時,林雅蘭剛剛大學畢業,剛經歷了與同學們各奔東西的傷感,正體驗著作為一名新員工進入職場時的忐忑不安,面臨著精神和靈魂的雙重空虛,正需要這樣一位秀色可餐的小哥哥來調和一下自己的心情。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近水樓臺的緣故,還是小哥哥對林雅蘭也有同樣的感覺,兩人走到一起了,住在了一起,很輕易地得到了對方這輪“明月”。
第一次交流,第一次表白,第一次約會,第一次戀愛,林雅蘭雖然顯得笨拙,但卻是真誠的。
說起來,那算得上是她真正意義上的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