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早在首映禮開始之前,天明影視的各種宣傳,就已經投放到大街小巷。
至於微博上,各種各種各樣的活動,從贈送電影票,到贈送禮品。
不止如此,《長城》上映的同時,各種周邊產品也已經出爐。
雖然避免不了山寨,可是天明影視提前出手,也算是能夠儘可能的減少損失。
而宣傳的主戰場,自然是貓眼電影,至少8000萬的票補已經投入。
包括票補,還有各方面的宣傳在內,天明影視投入的資金不少於2個億。
畢竟,不只是國內要宣傳,就算是國外,也要進行一定的宣傳。
當然,這部分工作,會由獅門和環球負責進行。
畢竟兩大影視公司也投入大量資金,自然不希望電影虧本。
更何況,《長城》也不是一點機會沒有,那麼在大片不斷的暑期檔。
畢竟t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非常出名的。
可以這麼說,原時空好萊塢非要把這部電影命名《長城》,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再加上奇異的東方神話,神秘的古老預言……
這些話一出,估計能引發不少西方觀眾的好奇心,更何況,別忘了《長城》宣傳的主力,周明和馬特達蒙。
兩人在好萊塢,就算是說不上家喻戶曉,可是知名度絕對不差。
兩人的名字出現在海報上,絕對能夠引來一大波影迷。
第一天的首映,周明也沒閒著,而是兵分兩路,跟著主創搞路演。
畢竟《長城》投資1.2億米金,實際上超支了,大概是1.3億米金。
要知道,這還是特效主要由明煌映像完成的原因,真要交給好萊塢,估計1.5億米金都打不住。
原時空,難怪《長城》的製片成本高達1.8億米金,不是沒有原因。
再加上2~3億華幣的宣傳費用,說實話,這個比例的宣傳費用,已經是極低了,當然,僅僅是國內而已。
沒辦法,如果費用過高,那麼《長城》的投資很有可能超標,成本也無法收回。
說到底,單憑目前國內的市場,很難獨立扛起這樣一部大片。
至於說國外市場,說實話,有些難以把握,或者說不確定性太高。
也就是說,整部《長城》的投資,包括製片費用和宣傳費用,超過了13億。
按照國內的標準,票房分成大概在35左右,這意味著總票房要超過37億,才有機會收回成本。
可問題是,以國內目前電影市場的容量,絕對支撐不起一部超過30億票房的電影。
頂了天,《長城》的總票房能有20億就算不錯了。
國外再收入一部分票房,很有機會實現收支平衡。
所以,周明哪怕很想閒,也不得不參加到路演的活動中。
別說是周明,就算是張一謀,也是無比的壓力山大,實在是投資太大了。
說實話,這麼大的投資,別說是周明,就算是張一謀也有點焦慮。
果然,哪怕是從八九十年代就開始揚名海外的老謀子,在資本面前,也是慌的一匹。
畢竟10億華幣堆在眼前,究竟是什麼個模樣,他還真是不知道!
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或者說,天明影視還是應該更自信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