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了將近一個星期,也看了國內外影帝的大比拼,周明這才離開劇組。
至於說演技之間的較量,只能說,半斤八兩,甚至還有些略遜一籌。
怎麼說呢,或許是更隨意一些,或者說老外更無所謂一些。
馬特達蒙表現的不錯,至於張涵以等人,則是多了些匠氣。
就是那種想使用一些表演的小技巧,結果反而多了些刻意。
至於劉德樺,只能說也還行,只可惜他的演技,也就是還行的地步。
老外的演技就比國人好?
那也不至於,在場的這幾位,可不見得就是國內演員的巔峰。
至於說影帝,每年都有好幾個,有時候吧,真算不上什麼。
更何況,馬特達蒙的演技在好萊塢,也只能算還可以的程度。
演技這種東西,見仁見智,同時也需要適合的角色配合。
之所以著急離開,那是因為貓眼快要上映了。
自從貓眼獨立之後,其實一直都在準備上市的事。
除了天明影視,包括企鵝和阿里都在幫忙,已經準備了半年多的時間。
上市方面的事,周明也不是很清楚,不過都有很專業的人才實施著。
之所以這麼著急,是因為如今的票務市場,又開始出現波動了。
尤其是電影票市場,隨著國內電影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利益也越來越大。
要知道,今年國內電影市場的規模,將正式超越日苯,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
這樣的情況下,除了大量的資本湧入電影市場,電影票市場也沒能逃過一劫。
如果說以前,只是影視公司為了發行,或許某些人的小打小鬧。
那麼如今,資本市場算是真正的盯上了電影票市場。
不只是其它資本,就算是有貓眼股份的企鵝和阿里,也有同樣的心思。
早在去年下半年的時候,兩大公司不約而同的表達了增持股份的心思。
周明當然不同意,他可沒有替人白白打工的想法。
這種事絕不能開口子,否則的話,資本家絕對把他吃得骨頭都不剩。
說到玩資本,周明絕對不是這些人的對手,所以,他的公司一直保持著高持股。
手中掌握著絕對的主導權,那麼無論對手有多少手段,我自巍然不動。
也正是因為這事,兩大公司對於貓眼的重視,都有所減弱。
重視電影票市場,卻輕視貓眼,那麼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另起爐灶。
當然,兩大公司或許不會自己搞,這樣完全翻臉,沒有必要。
可是,他們完全可以投資其它公司,反正對他們來說,錢只是一個數字而已,只要花的值,只要有回報,那就是值得的。
想都不用多想,很快,關於電影票補的第二波衝擊,馬上就會上演。
這一次,不只是為了爭取更多的票房,還有電影票市場的佔有率。
如今,貓眼的市場佔有率依舊在60以上,擁有絕對的優勢。
可是這並不保險,尤其是在資本瘋狂的進攻下。
更何況,如今的網上購票市場遠遠沒有達到最巔峰。
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撐,就沒法爭取新人市場,就連原有市場,也未必能夠維持。
所以,周明決定讓貓眼電影上市,籌集足夠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