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周明在和獅門說出,想籌備一部華米合拍片時,立刻表示感興趣。
哪怕沒有周明作為導演,可是以製片人的身份出現,獅門也樂見其成。
當然,一個專案的確定,也沒那麼容易下決定,獅門只是表示感興趣。
只要導演選定的不錯,再加上劇本足夠好,相信獅門會動心的。
所以,如今要說服的,主要是張一謀,畢竟他才是導演。
“張導,這是劇本,你可先看看!”
說著,周明把《長城》的劇本交給張一謀,當然,這還只是最簡略的大綱。
先說一下,為什麼要選這個劇本?
說實話,從第一次看這部電影開始,周明就覺得,《長城》其實並不差。
首先,國內收回11.7億票房,已經超過了製片成本,之所以失敗,主要是在海外電影市場的失敗。
當然,海外票房也不算太差,收回了1.8億米金的票房,比國內還好。
可是呢,這部電影還是失敗了,為什麼?有些不倫不類。
電影中為了達成中西方文化的平衡,最終導致整部電影的不倫不類。
東方文化崇尚團結,西方文化崇尚個人英雄,在電影中表現的很尷尬。
再加上當時的一個說法,一群華國人抵禦千年的怪獸,就這樣被兩個老外搞定了?
說實話,這樣的劇情,若是放在10年前,或許還會有華國人認同。
可是在2016年,在國人民族自信心已經徹底崛起的時代,就顯得很尷尬。
然後就是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那就是大甜甜。
當然,也不能說單獨的怪人家,畢竟人家是真的敬業,各種增肥減肥。
只可惜,有時候人就是這麼倒黴,第一印象留下了,就很難改變。
最後就是電影后程的那段宮廷戲,完全不知道為什麼會有,純粹是為了展示古代宮廷的風貌?
所以說,《長城》這部電影的整體立意是好的,打造屬於華國的史詩大片。
只可惜,最後搞的不倫不類!
什麼是史詩大片?
全球範圍內,最具有代表性,也是最成功的史詩大片,無疑是《指環王》系列。
看看人家指環王拍了什麼?而在《長城》中,又拍了什麼。
當然,這事不能全怪張一謀,雖然是導演,可他壓根沒有多少話語權。
別說是最終的剪輯權,就連他想改個名字,都沒能改掉。
在張一謀看來,這部電影壓根和長城沒有半點關係。
可老外不這麼認為,在他們看來,華國最著名的便是長城,只有t才能吸引足夠的關注。
只不過,如今周明打算重拍,自然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既然當初已經出了問題,自然要改,而且必須改的徹底。
首先,華國人不需要老外來拯救,這是必須的。
幾千年的時間,華國人沒法消滅饕餮,兩個老外就能行?
不過,為了讓老外參與進來,可以讓二人成為破壞者,無意中的破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