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明影視的問題,有周明自己的問題,也有整個華國電影市場的問題。
不過呢,相關的問題,始終還是要問到的,其實張赫也很八卦。
“周導,關於最近電影市場的情況,有些人覺得這是不必要的競爭,你怎麼看?”
“不必要的競爭,說實話,這種事很難定義,就說電影為什麼喜歡在賀歲檔上映?因為這是觀眾的觀影習慣決定的。
而且,有競爭是好事,只有競爭才能不斷的推動華國電影,向著更好、更優的方向發展。
就拿好萊塢來說,為什麼好萊塢的電影通殺全世界?因為他們匯聚了全世界最優秀的電影人。
北米是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同時也是競爭最慘烈的市場。”
張赫問到了最關鍵的問題:“最近,新畫面的董事長,張衛坪先生在各個場合,似乎對周導和天明影視頗有微詞。”
周明直言不諱:“這已經不是微詞了,這就是純粹在無事找事。
其實,大家在想張衛坪說的對不對的時候,應該想想,他為什麼這麼說,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說?
說白了,他就是在為《金陵十三釵》吸引關注度,獲取更多的票房。
不過,我們都知道,一部電影的票房是電影質量決定的,而不是炒作。”
周明這話當然是廢話,畢竟觀眾可不願承認,他們只會看關注度高的電影,而不看好的電影。
雖然事實就是這樣,炒作的越過分,關注度越高,電影票房就越高。
張赫夜順勢提問:“那周導如何評價《金陵十三釵》,根據新畫面的訊息,《金陵十三釵》已經入圍奧斯卡,而且很有機會,你怎麼看?”
對於奧斯卡的認知,在如今的國內,周明自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
周明道:“在這裡,我先說一些,《金陵十三釵》算是很不錯的電影,不過呢,奧斯卡一點機會都沒有。”
張赫也是一愣,萬萬沒想到,周明竟然這麼堅決!
雖然明知道,這個訊息是張衛坪放出來吸引關注的,可誰也不確定,究竟是真是假。
也不需要張赫追問,周明直接說道:“當然,這與電影質量沒關係,而是純粹的理念問題。
東西方文化差異,理念上也存在很大的偏差,《金陵十三釵》其實不符合西方口味。”
……
《金陵十三釵》的故事講的很多,核心其實就是講述一群人在生死邊緣的掙扎。
而最終,一群妓女壯烈犧牲,挽救了一群女學生的故事。
在這裡,有兩個很重要的群體,妓女和女學生,相對卻又統一的群體。
不過,在電影中,導演的思想卻是以妓女的犧牲,換取女學生的出逃。
在東方的思想觀念中,這是一種大無畏的犧牲,是一種保護弱小的舉動。
可在西方人眼中,在絕對的自由民主中,妓女也不是人,憑什麼要被犧牲?
在電影中,導演刻意強調身份,而忽略了年齡,說實話是一個敗筆。
如果能把女學生,換成一群孩子,說實話,這就很符合西方觀念,真有獲獎的可能。
只不過,在國內的特殊體質下,這樣的操作基本上不可能透過稽核。
至於原因,大家都懂的。
喜歡華娛之重回2006請大家收藏:()華娛之重回2006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