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劇本如果不拍,未免有些可惜了這個創意,完全可以交給其他人來拍。
甚至,如果有那種非常適合培養的新人導演,完全可以拿這部電影試手。
鏡頭不需要太多的講究,各方面的調整也不是太多,只要幾個好演員就行。
去掉《完美陌生人》,那就只剩下《士兵》這個劇本,其中也有一個很大的麻煩。
因為電影的主角是一個小孩子,還是一個6歲,年紀最多不超過8歲的小孩子。
以小孩子的視角,來展現戰爭的殘酷,算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角度。
剛好,周明一直都有拍戰爭片的打算,比如說抗日戰爭,還有志願軍戰爭。
只不過,如今的情況顯然有些不合適,志願軍已經很多年沒人拍過了。
最近一次是馮大剛,可那也只是露了個面,根本沒有正面拍志願軍。
至於抗日戰爭,國黨都已經成了英雄,日苯人也成了受害人,還拍個屁。
現在的條件,根本不具備拍真實抗戰的條件,他要敢拍,絕對一群人跳出來噴他。
更不要說,以目前兩岸的關係,赤裸裸揭露國黨罪行的做法,是絕對不行的。
沒看到之前的《建國大業》,國黨的失敗是因為腐敗,而小蔣也變成了反腐精英。
這話倒是沒錯,可把這一切全部歸咎於腐敗,顯然是不完整的。
最簡單的一個事,在抗日戰爭中,老蔣可是不止一次與日苯人接觸。
都說汪京衛是漢奸,這當然沒錯,可他要不是先一步當了漢奸,很可能就是老蔣妥協。
正因為汪京衛搶先了一步,老蔣沒了退路,才義無反顧的抗戰,因為他沒有了選擇。
當然,歷史上沒有發生的事不能隨便猜測,可是的確有這個可能性。
話題又扯遠了,重新回到劇本上,這是圍繞一個小孩子成為士兵的故事。
同樣的,這也是一個想法很不錯的劇本,可是呢,導演處理的並不是很好。
最簡單的道理,讓一個6歲的小孩子上戰場,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或者說,他出現在戰場上,應該從主動變為被動,事實上,那場戰爭,誰又是主動選擇的?
周明想了想,可以做一些改編,首先是戰地醫院的戲份要加重。
甚至可以這麼安排,身處後方的戰地醫院,被迂迴闖入的鬼子盯上,整個戰地醫院不得不捲入戰爭。
當醫生、護士也拿起槍保衛受傷的戰士,那麼小男孩加入戰爭也就不再那麼突兀。
當然,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要找這麼一個小男孩,可不是一間容易的事。
不過呢,全國這麼多人,要找這樣的一個小男孩,也不是真的做不到。
找來杜牧,先把劇本大綱給杜牧看,然後才說道。
“其他角色都還好,就是這個小男孩,估計要進行海選。”
一看是周明的新戲,杜牧頓時來了精神,而且這部戲明顯是針對國內的。
雖然比不上之前的《地心引力》那樣的大製作,可拍電影總不能老拍特效大片。
以杜牧的眼光,自然能個看出,這個劇本不差,只不過小男孩的選擇非常重要。
喜歡華娛之重回2006請大家收藏:()華娛之重回2006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