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內裡,卻是一個以人為主,一個以制度為準,可以說這是截然不同的。
在咱們國家,大家或許都知道,是人情社會,當然不是說人情社會就有問題,古人不是還說舉賢不避親。
就拿導演來說,合作過的演員,他心裡有底,使用起來也更加的得心應手。
而在米國,一切都要以制度為準,從一個專案的立項,角色挑選,再到電影剪輯,一切都以制度和合約為準。”
兩種制度有好有壞,國內的話更加靈活多變,尤其是遇上好的導演,好的演員。
一旦擦出完美的火花,絕對能夠展現出更加精彩的影像,這是好萊塢不具備。
在好萊塢,一切都是工作,甚至演員之間,也只是把這當成一份工作。
除了相熟的朋友,否則很少會接觸,可一旦少了交流,自然不可能有多完美的配合。
就說最簡單的劇本,在國內,編劇是沒有地位的,無論是誰,想怎麼改就怎麼改。
從導演到演員,從電影籌備到現場拍攝,反正就是各種花樣改劇本。
到了最後,整個劇本面目全非,估計你讓原編劇來認,他也未必能認得出。
更何況,如果說國內演員的素養比較高,很有水準的話,改劇本也不是不行。
可問題是,國內有這個本事的演員真不多,就算有一些,也是更多靠著經驗來玩。
劇本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藝術品,比如說戲劇之類的,國內有多少演員有這種本事?
別說是專業的素養,國內演員的水平、學識本就不高,比如說某北大博士,比如某諾貝爾數學獎。
可是在米國,編劇的地位不低,再加上制度的限制,演員那是改一個字都不行。
別說演員,就算是導演也不行,沒有經過編劇同意,不可能更改劇本。
這樣的做法無疑又過於死板,畢竟編劇只是前期籌備工作,又不是全程拍攝跟蹤。
很多時候,他們對現場的情況不瞭解,或者說了解不及時,這就會造成麻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畢竟編劇也是人,是人就會產生錯誤,甚至有時候不是錯誤,而是更好的表達。
畢竟演員也是人,也會有靈光乍現的時候,如果有更恰當的表達方式呢?
好的,廢話太多,繼續說訪問的是,羅永毅在筆記本上刷刷刷的記錄,然後又問道。
“那周導覺得,國內電影和好萊塢最大的差距在哪裡?”
“電影工業化的程度,還是整個電影體系的建設,這麼說或許大家不理解,最簡單的,一部科幻大片的拍攝。
《阿凡達》想來大家都看過?”
羅永毅立馬道:“當然,不只是我,還有我兒子都去看過,非常棒!”
周明點頭說道:“沒錯,非常棒,這便是米國大片,你覺得國內做得到嗎?”
羅永毅哪裡不明白周明的意思,有些無奈的搖搖頭,說道。
“很難,可能幾年之內都沒法做到。”
周明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而是繼續說道:“可是,就算如此,好萊塢在製作《阿凡達》的同時,還有數部特效大片在製作,這便是好萊塢工業化的能力。”
從《哈利波特》系列,到《變形金剛》系列,再到《加勒比海盜》,這些都沒有受到《阿凡達》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