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你為什麼會拍攝這樣一部電影?我是說,你是華國人,卻拍出一部如此優秀的意呆利電影?”
這位顯然是義大利記者,他已經毫不客氣的把《美麗人生》當成一部意呆利電影。
周明說道:“感情都是相通的,任何情緒的傳遞,都不會因為民族的不同而受到影響。
二戰期間,廣大的華國同胞和猶太人有著相似的經歷,這才是我能夠拍出這部電影的根本原因。”
那名意呆利記者無比興奮,似乎是想把《美麗人生》烙印上意呆利的痕跡一般。
“周,那你為何會選擇意呆利,是因為這個故事源於意呆利嗎?還有在影片中,似乎你對意呆利非常熟悉?”
只不過,這樣急切的表現讓一眾同行十分不屑,這和意呆利又有什麼關係?
電影的主題是猶太人,至於導演更是華國人,而主要得演員和發行方,也是米國人。
這裡畢竟是米國的大本營,他們自然看不慣意呆利記者的作為,怎麼說這部電影也是和米國有關。
周明自然看出這麼意呆利記者的心思,不過為了避免回國被罵,他只能選擇不要臉。
“意呆利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國度,至於電影中意呆利的風格,還要多些我們的編劇。
至於故事的來源,其實是源自於華國民間的故事,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到這個美麗的故事,我把他進行了加工。”
“華國?”
聽到這句話,所有人都不高興了,你為了奧斯卡都已經開始舔猶太人,舔米國了,為什麼就不能舔的徹底一點?
其他人自然也紛紛向周明提問。
“周,《美麗人生》看起來有機會衝擊奧斯卡,對此你有什麼期許?”
“能夠獲得奧斯卡的肯定,自然是一件非常興奮的事,我很期待!”
“先是《第九區》,又是《美麗人生》,周,你為什麼能拍出這麼多精彩的作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我覺的一部電影,最重要的是用心,只要用心,付出總能有收穫!”
……
隨著聖丹尼斯電影節電影節的開幕,越來越多的電影出現在人們眼中。
而最引人矚目的,自然是開幕式上的開幕電影,被無數人稱讚過的《美麗人生》。
紐約時報:那個曾讓整個好萊塢羞愧的男人又來了,而這次是一部讓世界電影人羞愧的電影。
波士頓時報:新世紀以來的最佳電影。
洛杉磯時報:關於猶太人的二戰電影很多,而《美麗人生》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電影雜誌:如果說《阿凡達》是一場饕鬄盛宴,那麼《美麗人生》就是一場神聖的洗禮。
好萊塢報道:《美麗人生》橫空出世,今年的奧斯卡之爭,“第三者”插足“夫妻檔”。
……
看著媒體一陣鼓吹,不知道的還以為周明奪下了奧斯卡,事實上並非如此。
只能說,這是整個社會,或者說奧斯卡的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