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博並非純粹的文藝範,他的電影有很大一部分是喜劇,他也會為觀眾考慮。
所以,他妥協了,將男主演繹得更容易讓人同情。
或許會有人覺得,這樣的《第九區》過於的偏商業,失去了本該有的藝術性。
可週明並非南非人,由他來講述種族隔離本就不合適,也不夠深刻。
所以在開發這個專案時,周明再考慮藝術性的時候,更偏向於商業運作。
更頂尖的特效,更龐大的場面,還有更精彩的劇情,這才是關鍵。
1月21日,已經是農曆二十六,距離過年沒幾天,《第九區》也迎來最後一場戲。
是第九區中的追逐戲,黃威孤零零的一個踏入第九區,而是跨國聯合公司正在追捕他。
場務和副導演高泰正在籌備,周明和攝影師確定了鏡頭位置後,看起了手機。
是國內賀歲檔的盤點,主要是關於《非誠勿擾》、《赤壁下》和《人在囧途》的。
《非誠勿擾》自不用說,今年的大贏家,覽下3.3億的票房。
相較於原時空,大概少了一千萬的樣子,票房多多少少收到了影響。
當然,對於已經穩賺數倍的《非誠勿擾》來說,《赤壁下》就很失敗了。
上映二十天,票房不過2億多,就連超過上部也徹底不可能了。
投資超過5億的電影,收回的票房也不過5億多,按照上部的海外票房大爆,下部估計也不會差。
加上海外票房,也就是10億左右,估計《赤壁》上下兩部的票房超過15億。
可是帳不是那麼算得,海外發行在分賬上存心很大讓步,利潤並不多。
就拿華米來說,好萊塢大片進入國內的票房分賬只有15,還有數量的限制。
其他國家的情況要好一些,可同樣的,也要讓出一部分利潤,每個國家都有所不同。
不過《赤壁》的票房失利已經是註定的,虧了國內影視公司,卻富了外國影視行業。
最引人矚目的則是《人在囧途》,不到一千萬的投資加宣傳費用,換回來上億票房。
如今《人在囧途》還沒下映,等到春節期間估計還能有一波上漲,票房估計能到1.2億左右。
十幾倍的投資回報率,讓《人在囧途》一舉成為這個春節檔的攪局者,同時也讓徐錚和王寶牆變得炙手可熱。
尤其是徐錚,作為主演以及導演的他,更是引得無數投資人爭相投資。
不過好在徐錚很清晰,至少沒有被票房衝昏頭腦,他很清楚《人在囧途》成功的原因。
首先是劇本的原因,其次是題材,然後是天明影視的製作能力和宣發能力,還有演員的因素,最終才是他的導演。
說實話,像這種很簡單的電影,導演反而是其次,重要的是影視公司的製作能力。
而且,他現在腦子有點發熱,也沒有合適的劇本,所以他暫時不打算再當導演。
所以說,徐錚的成功是有道理的,真要現在隨意接受投資,只會壞了口碑。
想的有點多,這個時候,現場已經佈置完畢,拍攝正是開始。
並不算很難的戲份,黃威無可奈何進入第九區,卻還是不甘心變成一名蝦人。
甚至,他透過自殘的方式,想要剝除蝦人特性,卻在巨大的痛苦下退卻。
接下來,他更是發現,全身的變異在以不可逆的形勢發展,那種絕望和痛苦被被黃博演活了。
“我宣佈,電影《第九區》殺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