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一愣,疑『惑』道:“楊少俠為何如此說?”
趙遠道:“戚將軍一定知道汪直的真正身份,他本來就是一商人,朝廷海禁之後,許多靠海謀生的商人沒了經濟來源,於是只有想著辦法走私,這可就違犯了朝廷的禁令,於是便滋生了倭寇,實際上現在我們面對的倭寇裡面,大概也只有三成是真正的倭寇,其他的大部分也都是商人、或者沿海的一些靠著大海吃飯的百姓而已。要讓倭寇不在泛濫,其實最簡單方法就是開放海市,海上能做生意,朝廷有稅收,商人有盈利,自然也就沒了走私,也就沒了倭寇。”
說完這些,趙遠問道:“實際上,海運對於一個國家有多重要,將軍大概也不知道吧。”
戚繼光是一員武將,趙遠並不期望自己說的這些能帶來什麼改變,可總覺得這話不說心裡有些憋屈。
戚繼光想了想,搖頭道:“本將軍也僅僅知道當初鄭三保七下西洋。”
他本來也就僅僅是一武將,關心的更多的兵法和軍事相關而已。
趙遠道:“那草民也就講個例項吧,大人定知北宋吧?”
戚繼光有些不屑道:“這當然知道,弱宋,兩個皇帝都被人當了俘虜,最後還被蒙古人給滅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趙遠並未狡辯,道:“的確,正如將軍所言,南宋偏居一偶,這詩句都說‘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北宋能把國境線推到長城一線也不過是一瞬間而已,更別說如成祖一般御駕親征,打得敵人丟盔棄甲,不敢來犯!可是,若換種看法又不一樣,那就是財富。宋朝國庫年入最高達萬貫,而現在朝廷的國庫一年收入多少?估計也就幾百萬兩,若宋錢一貫為白銀一兩,那宋朝國庫年入為萬兩!”
戚繼光臉上已經掩飾不住自己的驚訝,道:“楊少俠還關心這些?”
趙遠笑道:“也就是閒得無事看看罷了,將軍若不感興趣,草民不說也罷。”
戚繼光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抬頭看看海面,因為雨的關係,海面上已經有一層淡淡的霧氣,卻並沒有看到倭寇的蹤跡,便道:“接著說!”
趙遠也沒期待戚繼光聽了之後能起到什麼作用,也就權當等待的時候嘮嘮嗑,打發一下時間而已,便接著道:“後來有人統計,宋朝如此多收入有三成來自農牧,另外一方面則來自商人,當時商人興起,其中一部分就是龐大的海上貿易,他們的帆船和商隊頻繁往來於天竺、南洋、東瀛和高麗居等地方,把朝廷最喜歡茶葉、絲綢、瓷器等物換成了真金白銀,那個時候可並沒有什麼倭寇,沿海一帶也是歌舞昇平!”
說道這裡,趙遠嘆息一聲,道:“若一個宋朝人來到我朝,看見朝廷為了沿海倭寇氾濫而大傷腦筋的時候,一定會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戚繼光聽得入神,不由的點點頭,道:“沒想到楊少俠一江湖豪傑,卻能說出如此話來,實在讓人刮目相看。”
他心裡的確很驚訝,朝廷的什麼政策,什麼海禁之類的並非他一個武將所能過問的,自己的指責就是保衛國家,有倭寇來犯,那打倭寇。
然而他卻萬萬沒想到這楊開一個江湖人物,卻能說出如此道理來,或許等這一仗打完,自己可以把他推薦給胡宗憲胡大人。
趙遠道:“朝廷的決議草民不敢非議,然而覺得朝廷的政策都應該因地制宜,而不是固守祖訓,朝廷需要的一個穩定的江山,才能有精力去對付那些對大明江山意圖不軌之人,百姓希望也是安居樂業,而不是一天到晚擔心受怕!現在的倭寇就好比是洪水猛獸,只能如大禹治水一般,不能嚴堵,只能疏導!商人追求的無非就是一個利字,只要有利可圖,又何必和朝廷作對?只要大部分不和朝廷作對,那些少部分的人又能捲起什麼風浪來?”
戚繼光再次點頭,道:“敵人來了,楊少俠,待這一仗打完,我們把酒言華,好好說說話!”
喜歡錦衣衛之臥底江湖請大家收藏:()錦衣衛之臥底江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