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院急診科出了個‘神醫’。
這訊息,跟長了翅膀似的,先在院裡各科室打轉兒,沒幾天,就呼啦一下,飛出了醫院圍牆。
打頭陣的,是那些被陳青鋒從閻王爺手裡拽回來的病患家屬。
這些人,哪個不是磕頭作揖,恨不得把陳青鋒供起來?逢人就唸叨市一院那個年輕醫生,醫術怎麼怎麼神,手段怎麼怎麼玄乎。
跟著起鬨的,是那些親眼目睹了那幾場“神蹟”的進修醫生、實習小年輕。
一回到自個兒醫院,嘴皮子都快磨破了,添油加醋地白話那些叫人不敢信的救治場面。
“我跟你們講,那個鋼筋穿胸的,血淌得跟殺豬似的,好幾家大醫院的專家都說沒戲唱了,嘿,就那個姓陳的醫生,愣是給盤活了!”
“還有那個什麼沃克曼綜合徵,聽都沒聽過的邪病,人家小陳醫生搭眼一瞧就明白了,幾根針下去,人就喘勻乎氣兒了,你說邪門不邪門!”
這些風言風語,起初也就小圈子裡傳傳。
可架不住那幾個病例實在太邪乎,太能勾人眼球。
慢慢地,市裡其他幾家大醫院的同行,耳朵裡也灌進了這些訊息。
第一反應?多半是鼻子“哼”一聲,嘴角撇一撇。
“毛頭小子,走了狗屎運,瞎貓碰上死耗子唄。”
“譁眾取寵!指不定使了什麼上不得檯面的野路子。”
質疑,不屑,冷嘲熱諷,一波接一波。
醫學這行,論資排輩是老傳統,講究個循規蹈矩。
陳青鋒這種半路殺出來,不按套路出牌的“愣頭青”,可不就礙了不少人的眼?
但有些東西,不是嘴硬就能否認的。
隨著更多救治細節,甚至一些個偷拍的、畫質糊得跟打了馬賽克似的現場影片,透過某些私底下的渠道悄悄流傳開來,一些真正有兩把刷子的老專家,不吭聲了。
他們從那些天馬行空的急救手法裡,咂摸出點兒不對勁的味道。
那種對人體構造的精準拿捏,那種對救治時機神乎其技的把握,絕不是一個“運氣好”就能糊弄過去的。
省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心胸外科主任辦公室。
劉啟明,年過半百,在省內心胸外科這塊兒,跺跺腳地面都得顫三顫的人物,正捏著手機,翻來覆去地看一段模糊不清的影片。
影片裡,正是陳青鋒搶救那個鋼筋貫穿傷患者的手術片段。
畫質是真不咋地,鏡頭晃得能把人看暈車。
可那雙在無影燈下快得幾乎拉出殘影的手,還有那套完全顛覆認知的修復流程,依舊讓他看得心頭直跳。
“老徐他們市一院,啥時候冒出這麼一號猛人?”劉啟明放下手機,指節一下下敲著桌面。
旁邊,他最看重的學生,副主任醫師趙康平,語氣裡那股子不以為然都快溢位來了:“老師,我看八成是吹牛吹大了。這種搞法,風險高得嚇死人,根本不具備推廣性,跟江湖郎中走鋼絲沒什麼兩樣。”
劉啟明斜了他一眼,不鹹不淡地開口:“走鋼絲?能把人從棺材裡拖出來,就算是走鋼絲,那也是救命的鋼絲。你再瞧瞧這個,他處理那個沃克曼綜合徵的思路。”
他把一份列印出來的,據說是從市一院內部傳出來的簡略病例報告,甩給趙康平。
趙康平接過去,越看眉頭鎖得越緊。
“神經調節點刺激?高濃度硫胺素?這…這不瞎搞嘛!”
“瞎搞?”劉啟明嘴角勾了勾,那笑意有點兒讓人捉摸不透,“可病人救回來了,而且活蹦亂跳,一點後遺症都沒留下。小趙啊,咱們幹這行的,腦子不能太死。有些東西,咱們不懂,不代表它沒用,不代表它不存在。”
市衛生系統的某個小型內部交流會上,“市一院急診科”和“陳青鋒”這兩個名字,跟不要錢似的被人掛在嘴邊。
叫好的不少,覺得這是醫學界的革新,是年輕一代的希望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