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司機,方向盤死死頂著胸腹,臉都紫了,氣都快沒了,被第一個推進來。
“血壓沒了!心跳45!高度懷疑張力性氣胸合併大出血!”護士長嗓子都喊劈了。
常規操作,是立刻胸穿減壓,同時開液路,準備開膛破肚。
但陳青鋒看到傷者那情況,腦子裡就一個字——快!
這種要命的複合傷,慢一秒都可能人就沒了。
“立刻床旁B超探胸腹腔!生理鹽水500ml加壓快滴!交叉配血!通知手術室,一級戒備!”陳青鋒的聲音又冷又穩,一點不亂。
說話的功夫,他自己已經套上手套,抄起了穿刺針。
B超結果秒出:“左側大量積氣,右側少量積液,腹腔脾臟破裂,肚子裡全是血!”
“先放氣,再止血!”陳青鋒手底下乾淨利落,胸腔穿刺閉式引流一氣呵成,大量氣體夾著血沫子噴出來。
傷員的臉色肉眼可見地緩和了那麼一點點。
&ng靜推!繼續灌液!”
他一邊指揮,腦子飛快轉著,這種車禍傷的特點和搶救的黃金時間點。
從現場到醫院,再到診斷、關鍵處置,每個環節都不能掉鏈子。
那晚,他連軸轉了十幾個鐘頭,硬是從閻王手裡搶回了好幾條命。
事後,當他拖著快散架的身體,琢磨整個搶救過程,一個念頭越來越清楚。
車禍創傷,尤其是嚴重的多發傷,頭15分鐘,就是生死線!
怎麼在這15分鐘裡,快速評估、保住命、初步控制傷情,給後面的手術爭取時間,這才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命門。
他開始利用休息時間,扒拉自己處理過的病例,加上系統時不時給他的那些“靈光一閃”,一點點總結歸納。
他發現,很多看著複雜的車禍傷情,早期要命的因素就那麼幾塊:氣道、呼吸、迴圈。
只要能在這“黃金15分鐘”內,麻利地把這三大問題摁住了,就能給病人多爭一口氣。
一週後,一份名為《車禍創傷黃金15分鐘標準化搶救流程建議》的詳細報告,拍在了蕭同光的辦公桌上。
報告裡,陳青鋒把車禍創傷的院前急救、院內快速評估、早期生命支援、損傷控制性復甦這些關鍵點,全細化成一個個具體、能上手操作的步驟,連每個步驟的時間點和目標都標得明明白白。
蕭同光看著這份報告,平日裡那張萬年不變的撲克臉,第一次有了點不一樣的表情。
他翻來覆去看了幾遍,然後抬頭,瞅著面前眼圈黑得跟熊貓似的,精神頭卻足得很的陳青鋒。
“這個流程,你有多大把握?”
“蕭主任,這不是瞎掰。”陳青鋒又遞過另一份檔案,“這是我根據最近一週,咱們科收的12例嚴重車禍創傷病人的實際搶救資料,倒回去推演分析的。要是按這個流程來,至少有3個病人,恢復能好一大截。”
資料,最實在。
蕭同光沒立刻說話,拿起電話:“通知下去,明天上午九點,全科業務學習,主題,車禍創傷的早期快速反應與處置。主講人,陳青鋒。”
在醫院裡推廣一個全新的標準化操作流程,不是件容易事。
但在接下來的一週,透過好幾次成功的危重車禍傷員搶救,陳青鋒用事實證明了“黃金15分鐘搶救流程”確實管用,而且好用。
那些原本對一個毛頭小子提的流程不怎麼感冒的老資格們,也逐漸從旁邊看著,轉為點頭認可,甚至開始主動學著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