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覺得意外。
那還能怎麼辦?
他看向王進喜,又掃過蕭同光和其他人,聲音聽不出喜怒。
“我覺得,需要一個非常規的辦法,一個能儘量保全大人和孩子的聯合術式。”
“體外迴圈下剖宮產,同時做主動脈置換。”
這話一出來,會議室“嗡”地一聲,跟熱水倒進了冷油鍋。
“什麼?”
“體外迴圈…剖宮產?”
“這…這怎麼搞?”
質疑聲,抽氣聲,亂成一片。
王進喜眼睛瞪得溜圓,臉上的嘲諷徹底僵住,換上了一副見了鬼的表情。
體外迴圈?那是心外科開大刀才用的玩意兒,要專門的機器和人手,對病人身體影響巨大,風險高得嚇人。
用在剖宮產上?
聽都沒聽過!
“這不是瞎搞嗎?”一個老資歷的醫生忍不住嘟囔。
陳青鋒沒管那些議論,繼續說他的方案。
“先上體外迴圈,穩住病人的生命體徵。”
“然後婦產科立刻剖宮產,取出胎兒。”
“同時,心外科和血管外科馬上處理主動脈夾層,換血管。”
“這樣能最大程度縮短母親在高風險狀態下的時間。”
“體外迴圈能保住血壓和灌注,給取孩子和換血管創造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
“雖然難度極大,需要好幾個科室配合得天衣無縫,但目前看,這是唯一有機會同時救下兩條命的辦法。”
他語速恢復正常,邏輯一層扣一層,每個字都砸在人心坎上。
體外迴圈下剖宮產。
同步換血管。
這不只是跨科室合作那麼簡單,這是把兩個鬼門關級別的手術,在同一個人身上,同一個時間段,用一種誰都沒想過的方式拼起來。
這種方案,別說騰華,放眼全國,敢提出來的人都沒幾個,更別說做了。
這得對心外、血管外、婦產、麻醉、體外迴圈這些領域,都有深不見底的理解才行。
王進喜嘴巴張了張,又閉上,一個反駁的字都擠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