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不是越難拉越好,關鍵是速度和準頭。”
“不過我大離的箭手,和北莽不太相同,北莽的用箭高手,三息便可射一箭,大離箭手普遍要五息。”
“即使準頭略差,但三十息十箭九中,顯然要比五十息十箭全中強,因為還有二十息的時間。”
“聽說北莽幾個頂尖的神箭手,善用連珠箭,箭箭不停,兩息一箭,可射空背上箭壺。”
魯智深若有所悟,他一味蠻力強拉,把弓都拉折了,顯然並沒有得法。
眾人紛紛射箭,魯智深也拿起弓射了幾十箭,倒有半數脫靶。
馮紫英見了,鬆了口氣,他還真怕魯智深是個樣樣精通的怪物,那樣對自己等人的打擊可就太大了。
不過半數中靶,考個鄉試是不成問題了。
想到這裡,他出言指點了魯智深些訣竅,魯智深聽了,更覺有大裨益,開口道:“刀槍拳腳,可以和人切磋提高,這提高射藝,只能射靶子?”
馮紫英聽說了,苦笑道:“能箭箭中靶,也需要多年的功夫,何況還有馬上騎射更難,我也只能十中七八。”
“至於你說的和高手切磋,刀劍無眼,尚且會傷了性命,何況弓箭這種射中要害就斃命的?”
“但我聽說,北莽的神箭手,練箭後期,都是在騎馬對射,或者戰場上射殺敵人,在生死之間磨鍊出來的。”
“所以北莽弓手,比我大離箭手要技高一籌。”
魯智深聽了,若有所思,開口道:“你的意思是,要是出了玉京,渡過黃河,找北莽弓手練習,就可以快速提高?”
馮紫英嚇了一跳,忙道:“你想什麼!”
“北莽弓手都是數人一組,盯上人後,各有分工,有射人的,有射馬的,你就是射倒一兩人,又如何同時對付五六支箭?”
魯智深聽了,悻悻作罷。
有個武將公子,聽了贊同道:“北莽的弓手,厲害之處在於,他能和別的兵種配合的很好,甚至不怎麼需要磨合。”
馮紫英深有同感:“我爹爹在沿海,配合戚將軍抗倭,本來戚家軍無往而不利,但最近的家書中,卻傳來了些不好的訊息。”
“北莽的弓騎兵配合倭寇,偷襲戚家軍和我爹的騎兵,大離這邊頗多死傷。”
眾人聽了,都是一驚。
馮紫英道:“本來戚家軍抗擊倭寇,戰戰全勝,但是加上北莽弓騎兵突襲繞後,就極為不好應對。”
“對方打了就跑,我爹帶的弓騎對抗不過,局面非常被動。”
“火槍呢?”魯智深突然想到北靜王府中殺死北莽高手的利器。
馮紫英有些驚訝:“你還知道火槍?那東西裝彈太慢,馬上準頭更加不行,目前看來,還是遠不如弓箭。”
他嘆息道:“朝內有訊息,北莽已經和倭寇已經勾結,北莽許諾打下大離後,崤山以東盡歸倭寇,故而倭寇紛紛不要命般渡海而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