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是雪花冰箱廠內部評估會,黃騰與陳會計倆人走向招待所,陳旺才接個電話便出門了。黃騰想著既然來了京都就四處轉轉,順便到新華書店買兩套高中教材,他的拉兄弟胡浩一把共同參加高考。
可是印象中77到78年京都新華書店開始整頓,直到逐漸恢復,最終向全國推廣,這才開啟了八十年代火熱的讀書狂潮。也不知今天是否有好運氣,能撿回些需要的書呢。
從dc區西北方向往前面衚衕處走去,這片區因淨土寺而得名的淨土衚衕,從北鑼鼓巷開始逛起,它與什剎海,南鑼鼓巷,國子監形成皇城背影,給人一種古城風貌,給人一種身在皇城根底下,心很踏實寧靜的感覺。
望著眼前一排排在前世一間不足八十平方米,被輕鬆炒至上千萬的衚衕,心想自己何時也能在這周邊能買個漂亮的四合院呢,然後坐等幾十年後的紅利期,吃著老本都可隨便躺平,可惜上輩子只是出差兩次路過,並沒有機會這樣以遊人心情旅遊瀏覽。
一路望著衚衕中那些進出的人流,想著這些人未來錢袋子鼓鼓的,可自己依然是未有存款。
一路走,一路沿著地安門西街向著xc區方向走去,到新華書店還得至少一小時多時間。
半路上遇著一個攤位點,一對孩子一個哭一個鬧,旁邊中年夫妻倆,用樸實外地鄉音招客,卻被路人唾棄,那臨時攤販點旁其他攤主也不待見,見這家四口怪可憐,便花4分錢買了一根油條,就著白開水沾著吃,看高高一堆餅無人買,便又花4分錢買了烙餅,以黃騰口味品嚐著實太鹹,也難怪不受待見,也沒啥客人。
兩個五六歲孩子見無人理他們,一會工夫也不哭不鬧,只是一旁啃著乾巴巴烙餅,又變得乖巧,黃騰接過老闆娘續上的開水,問道:“會做布袋餅嗎?”
“那是撒子餅?”
“要不然我來教你吧。”
“成。”
於是,黃騰告訴她,夏天做這個餅,醒發時間短,用溫開水活好面,放點發酵麵糰,或放點酵母也行,先將面柔好,醒發一下,直到不鬆弛,再給切割幾份,擀成麵皮,再搞起酥油,像包包子,再擀成餅,如果有芝麻,再粘點芝麻,再放鍋內兩邊抗成餅。
之後又告訴他如何做起酥油,可加胡椒也可不加,但一點要加熟油和麵,等等。
等布袋餅做好後,就可放你家這盆中的各類小菜與大醬,孩子也可就著稀飯一起吃,早餐也可這樣賣。
就在黃騰一邊說,這個夫妻倆就一邊學做,兩個孩子先是一旁安靜地吃著餅,之後聞著香走過來,同時也吸引了周邊不少人過來。
就這樣人一多,自然生意也會好,這時黃騰悄悄離開,男主人連忙在那孩子媽提醒下,追出想送給黃騰一根油條答謝,黃騰慌忙避開,揮手跑了。
待他走到西城新華書店時,書店的人開始向外走,他慌忙迎著人流向新華書店裡面走。錯開逆流人潮來到教學類,找到高中文教,快速翻找著人教版的政治語文,數學,歷史地理物理化學。如果全配齊整,不管是考文科或是理科都是可以的。正好各一套就好。
這才剛把手中的理科找到,那文科教材卻被一隻白嫩光滑的小手給收拾走了。
難道也只有最後一套了,這麼快,他怎麼這麼倒黴呢。
順著那光滑細嫩小手看去,向下,是一襲白裙,隱隱白裙間有粉色絲線。
向上,是白衫飄飄,袖口邊也有粉紅絲帶鑲邊。
咋這麼眼熟悉呢,直起眼來,四眼相對。
意外?驚喜。
“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