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天空下,篝火旁的火光照耀下,幾個新聞工作,在連夜採訪,他們只要將今晚篝火晚會盛況拍個幾張,到時再將龍舟賽選一二張,賽歌照再選一張,基本就結束全天採訪,也算是圓滿完成此次出行任務。一篇關於貧困鄉村翻天覆地新農村改變新聞報道,文配圖就大功告成。
其中一個戴眼鏡的中年女記者,一邊詢問一邊藉著火光在採訪本上快速塗抹著,一位知青瞧瞧伸頭,看女記者手中筆下文字曲絲,眼睛一亮,這不就是速記專用符號麼。
記者採訪的題目很簡單。一場會議的結束便是另一場採訪的開始。
女記者想著下午村口所見,舞臺所見,美食街所見,好居然又想搞個人物專訪了。
她抬頭停下手中的筆,問幾個張頭衝她憨憨笑的村民打聽:“最近村裡還有什麼大型活動沒有?”
一個穿著少數族服飾品的人說:“唉啊,你們趕巧了,明天可是有個門流水宴的,”
女記者收起本子,那正中她下懷,明天抽空得專訪一下公社了,在半年的時間內貧困村能改變成現在這種樣貌,也是讓人稱奇。事實上,她去年來訪,是因山區盜獵猖狂,再加上長期無法脫貧,社長委派業務能力強的這位丁記者來到這個偏遠山區貧困村,當時走訪時巧遇下雪,在那個冬季封山前,才完成了採訪,同時她還挖掘出亂伐亂砍較嚴重的現象。
難道說,經過那次報道後,那些濫砍濫伐統統改掉了,這是鄉村整改而變得美化了,還是因為別的因素,她想來幾個多維視角的深度報道。
如何就能在半年時光裡,將一個貧困村搞得改天換命,煥然一新,新農村在變美,她認為這些是可寫的,也有市場。
這次龍舟賽中,村中外境場地被包紮成一個個木偶童話故事,一個個大盆景,便是一幅玩偶,有長鼻子象,長鼻子皮皮魯,長頸鹿,猩猩,龍,蛇等等可愛造型,每個木偶都被設計得很有靈性,園藝能做到如此精緻,那是誰人的手筆,這個她明天得好好採訪下,看有無推廣的必要。
上午,丁記者在龍舟現場看見意外奪冠的雲霧代表隊,當時便有寫主題專訪的意願,因此想收集更為翔實資料,跑上前率先就對才上岸分別拿到冠軍與第四名龍舟賽的二船小夥子一陣猛拍照,並詢問有何獲獎感言時,聽到的卻是幾聲洪亮震天的聲音響起:
“我們要感謝龍舟的提供者趙奶奶。”
“感謝黃知青,告訴我們科學體能訓練法。”
“感謝村委能讓我們再次參賽。”
“哈哈,還感謝我們自己這些天的努力。”
丁記者腦袋便將資訊逐個梳理記下。
在午間時,丁記者採訪了第一波出場的小朋友,試圖從萌娃嘴中捕獲點資訊。小朋友指著黃騰的背影一個個嬉笑著說:“找他吃糖糖。”
有小朋友不開心一板一眼指正說道:“那不是糖,那是番茄果糖。”
“小朋友們你們每天都能吃到番茄糖嗎?”
小朋友異口同聲:“能。”
丁記者還沒詫異太久,便見一個身著桃紅色工服的女子端著一個托盤,盤中十個小碗,每碗中剩著白糖番茄。
丁記者一頭霧水,直到中午她去了雲霧快餐美食店,才知道黃知青還是個廚師。
下午繼續觀賞少數民族賽歌會,順便又捉拍不少鄉村特寫,村裡老人,村上年輕人,走訪中,還發現知青樂意跟著黃騰做村中的興趣活動小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