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飲食基本恢復到正常人水平了,尤其睡眠方面,進展神速,原先吧,我特擔心她年紀輕輕地再患上那種心臟類不治之症,才三十吶!大半輩子不就毀了嘛!”
“哦……你打算從她的大作中搜尋一些蛛絲馬跡?”
“嗯!不過……我要找的線索……那邊好像得檢票,你帶票了吧?”說著說著,二人已經來到大門口,邊沐笑著提醒了一下。
“哎呦!帶著呢!這是你的。”說著話,齊悅薇從自己攜帶的手包裡翻出兩張vip入場券,其中一張遞給了邊沐。
進門之後,二人一路直奔ai把脈器展區。
嚯!人人都有好奇心,跟蘇琳雯說的差不多,ai把脈區此時早已排了一百多號人在那兒等著讓電子醫生看病呢。
邊沐他倆拿的是vip參觀券,即使不排隊也沒誰會說什麼。
湊到跟前,邊沐仔細打量了一陣,與傳統中醫切脈不大一樣,方向相反,每位觀眾得手心朝下,將自己寸關尺所在部位擱在感光區,而且,旁邊的年輕工作人員還不忘提示每位觀眾伸開五指,儘量保持姿式不動。
不遠處,一大一小兩個高畫質顯示屏,顯示的內容是一樣的,脈動波形圖示,看上去跟心電圖圖示非常相像。
邊沐發現,蒐集觀眾生物資訊主要源自6根資料線,每一根資料線連線一個微電極,電極下方應該整合了ai化程度比較高的電子晶片。
“那6個電極片都能蒐集到哪些資訊?”齊悅薇好奇地問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我也不是很懂,想著應該是體溫、壓力感測、穩波器、抗干擾、平衡器……之類的吧,畢竟戴著ai帽子,可能比咱們想象的還要複雜、高難、更加智慧化吧!”雙手抱臂,一邊暗自揣摩著,邊沐笑著隨口回應了幾句。
“出診斷結果有點太快了吧?不準吧?”
“那是肯定,人體脈象變化就算不與其它中醫診斷手段相組合,基礎變化少說也有六萬多種,就算他們將經典脈象全都電子化一下,轉化成人工智慧可以解讀的符號輸入到晶片儲存器裡,就這麼6根資料導線能捕捉到多少種變化?兩組資料兩下里一組合,可能連基礎疾病的三成都涵蓋不了,所以……最多就是個有益科學嘗試而已,距離真正的電子脈診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呢!”壓低嗓音,邊沐笑著回覆道。
“我就說嘛!不到十分鐘,診斷結果、處方建議就全出來了,我記得你號一次脈平均用時最少10分鐘吧,有時候,甚至得20分鐘左右。”
“那是疑難雜症,一般情況下,我最少花上個十幾分鍾才有把握,聶老他們可能用時要短一些,瞧!人家那邊有提示,說這種把脈器只是一種科學新思路嘗試,不能作為臨床診斷參考,如果真有什麼不適,還得上正規醫院找正規醫師診斷才行,態度還是挺嚴謹的,總的來說,還是動了不少腦筋的。”
二人正在那兒討論呢,就聽座上一位嘗試電子切脈的男觀眾笑著問道:“你們這機器能號出喜脈不?”
此言一出,現場周圍頓時引發一陣鬨堂大笑。
喜歡行商坐醫請大家收藏:()行商坐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