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朗被葉舟的話嗆得一陣咳嗽。
咳嗽之後就是大笑。
葉舟用胳膊肘撞了一下週朗,“你笑什麼啊!這個問題很嚴肅的好嗎?都這個年紀了,有問題還不去看病。”
周朗連忙擺手說:“不是,經過我鑑定,大舅子不是不行。”
葉舟挑眉:“你怎麼鑑定?你們倆不會瞞著我去過舞廳吧?”
周朗立刻搖頭,說:“媳婦,我腦子抽了才會去那種地方。”
葉舟也很快反應過來,周朗做不出這種事情。
畢竟周朗對那些經常去舞廳的人,是很有意見的。
當年,周朗還在柳城的時候,和盧星海、楊有根他們一批的退伍兵算是跟在周朗身邊最早發家的那一批。
在葉舟嫁給周朗之前,周朗就給他們這批人找到了生財之路。
周朗給他們本金,又透過自己的關係讓他們去鵬城進貨。
這就是最早一批的倒爺。
那之後,他們這批人有人進了服裝廠,有人搞起了建築公司。
也有像楊有根這樣的,找到了更加適合自己的路,拿著之前賺到的錢開餐館。
也有人中途從服裝廠和建築公司裡退出來,拿著錢去做自己認為更加賺錢的行當。
不是每個人有錢之後都能守住本心。
有好幾個有錢之後都飄了,換老婆,找情人,這種社會上不少突然暴富的老闆會犯的毛病,他們一樣也不落下。
其中有一個人的情人就是在舞廳裡找的。
他竟然還帶著那個情人來給周朗送中秋節的節禮。
說是來送禮,應該是來炫耀的。
因為當年他想從建築公司裡出來,準備自己組織一個包工隊,這樣就能賺得更多。
周朗也不反對他們遠走高飛,但首先是要有能力。
周朗當時問了一下他接下來的打算,他說他的包工隊只需要打幾個電話就能夠拉齊人。
葉舟當時也在旁邊聽他們說話,那人說完葉舟就覺得很不靠譜。
一個想要走得更遠的公司,身邊怎麼能都是親戚呢?
管財務的是自己的姐姐,而且這個姐姐都不是財務出身,只是初中讀了兩年,之前在工廠裡幫忙統計生產的產品數量,跟正兒八經的財務差得很遠。
負責採購的是自己的大哥,還有堂哥幫忙管理。
有些話周朗本可以不說,但是考慮到他當年也跟自己上過戰場,就提醒他幹企業的話,最好不要身邊都是自己人。
沒想到那人不但不聽,甚至還說:“老連長,你又沒親自做過企業,一直以來也只是動動嘴而已。企業應該怎麼做,我自己心裡有數。”
既然如此,周朗也就不再多嘴了。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那段時間,全國各地都在發展,大興土木。
那人自然也就成了風口上的豬,躺著就能把錢賺了,躺著就有訂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