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很快就變成了孩子。
八十年代這批孩子,如果嚴格執行計劃生育的話,都是獨生子女。
有個男老師有些發愁地說:“我媽來給我帶兒子,把她大孫子寶貝得跟什麼似的。
要什麼給什麼。
家裡好吃的,全在孩子的碗裡。
我覺得我媽這樣教育孩子肯定不對,但是跟我媽說吧,我媽又覺得是我老婆攛掇我去跟她鬧。
孩子的教育問題,還有婆媳問題,真的太難啦。”
主任本來不想評價這些家務事,但是看到說話的這個人也算得上是系裡比較優秀的青年教師,最終還是提點了幾句。
他說:“孩子能不能教育好主要是父母的責任,不是祖父母的責任。
婆媳問題,歸根結底是看男人做的夠不夠好。
如果男人總是在心裡暗示自己——我媽這輩子不容易,那你無論如何也處理不好關係。
誰都不容易!
你媽不容易,人家的閨女也不容易。
人家還是離開自己熟悉的家庭環境,到你們家來生活,冒著風險生下了孩子,結果你們全家一致對她,誰心裡能舒服呀?
遇到婆媳矛盾的時候,你只要想到一個問題——倘若你有女兒的話,你女兒的婆婆如果這樣做,你心裡會舒服嗎?”
此話一出,所有的女老師看主任的眼神都變得灼熱不少。
“主任,你可真是婦女之友。”
“主任,怪不得你們家兒媳婦夏老師跟你們的關係那麼好,不知道的還以為夏老師是女兒,兒子是女婿呢。”
說到主任的兒媳婦,有人又把話題繞到葉舟的兩個孩子身上。
“葉老師,聽說你們家兩個孩子跟著主任家的夏老師一起學鋼琴?”
成年人就是這樣,有時候回答問題的時候都得仔細斟酌。
現在的葉舟就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主任的兒媳婦夏老師是音樂學院知名的鋼琴老師,但是夏老師很少會收學生,她不缺錢,給再高的輔導費,如果她覺得孩子沒有鋼琴方面的天賦,她也堅決不會收。
哪怕是公公學校的同事的小孩,找過來想要跟著學鋼琴,夏老師該拒絕的還是要拒絕。
別人排不上號,葉老師兩個兒子憑什麼都能去呢?
葉舟還沒想好怎麼回答的時候,主任又開口說:“是啊,之前葉老師帶著兩個孩子來我辦公室,剛好小夏也在。
小夏就覺得這兩個孩子的手指修長,不彈鋼琴有點浪費。
是小夏非要收這兩個徒弟,人家兩個小徒弟還不太高興學鋼琴呢。
大概越是這樣,小夏就覺得越有意思,就非得讓這倆孩子每週來一趟。”
主任這話可比葉舟解釋的話管用多了,本來蠢蠢欲動的人,這下也沒話頭了。
葉舟默默地退到一邊,跟秦菲說起事情來。
火車晃晃悠悠到達了目的地,這個年代,這個城市的計程車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打車還是很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