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詩月聽媽媽說過,她和哥哥還小的時候,誤傳出參戰的爸爸犧牲的訊息。
當時他們鎮上有兩個姓徐的人都參戰了,另外一個犧牲了。
確切的訊息沒有傳回來的時候,只說是他們縣他們鎮有一個姓徐的烈士。
她的爺爺奶奶就以為是她爸爸,村裡都傳開了。
爸爸本來在家裡就不是受寵的孩子,他當兵之後的津貼也被爺爺奶奶要求寄回來養大伯和叔叔他們。
哪怕是結婚了,這些錢也被要求寄到爺爺奶奶手裡,他們的理由是還沒有分家,錢就應該由大家長來保管。
烈士犧牲之後會有補貼,爺爺奶奶不想這筆錢落到他們娘仨手裡,就把他們趕出來了。
她媽媽在外公外婆那邊也是爹不疼娘不愛的存在,一時間娘仨都沒有了落腳地。
要不是她媽突然豁出去,直接去鎮上找領導,他們就要過上風餐露宿的日子。
哪怕在鎮領導的主持下,他們依然可以回爺爺奶奶家住,但是也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
在這種情況下,她媽媽覺得房子非常重要。
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以後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有家能回。
所以,在經濟條件允許之後,哪怕是貸款,媽媽也要給她和哥哥買房子。
當初爸爸還不同意,覺得貸款買房是把錢送給銀行。
當然了,媽媽越來越能幹,爸爸的意見在家裡已經變得不重要。
房子拿到手之後,媽媽手裡其實已經沒有多少錢,但是媽媽一直都在努力賺錢,半年後終於有多餘的錢把房子簡單地裝修了一下,然後租出去。
房子的房租,媽媽也存起來。
媽媽說這房租是她和哥哥的錢,以後他們成年之後,這些錢就算是他們人生的啟動資金。
至於他們怎麼使用這筆錢,只要不是去坑蒙拐騙,也不是腦子不靈光送給別人,媽媽都不會管。
爸爸知道這件事情之後還嘟囔過,說不應該給孩子這麼多錢,即便是成年了也不過是18歲,哪裡懂那麼多?
媽媽又說:“怎麼,你還想讓你的孩子跟你當初一樣,一窮二白,靠著一張臉把媳婦騙回來給你當牛做馬。這麼多年你難道還不明白嗎?錢就是一個人的底氣,我的孩子手裡有錢有房,就可以不慌不忙,從從容容。就是不想讓我的孩子像我當初那樣,時刻都有朝不保夕的感覺。”
爸爸還有些不服氣地嘟囔了一句:“他們周圍的孩子不都這樣嗎?有幾個人能有房有錢的?大家都一樣……”
“有條件我樂意讓我的孩子好過。怎麼了?你有意見也給我憋著。錢又不是你賺的。”
爸爸就這麼閉嘴了。
徐詩月覺得媽媽的思想之所以變得那麼前衛,是因為媽媽喜歡讀書。
爸爸不太能夠接受新的思想,是因為他工作和生活的環境一直都比較純粹,並且他也不是很喜歡看書。如果不是因為有周叔叔的幫襯,她爸爸肯定早就已經轉業回老家。
幸運一點就是分到縣城的單位,差一點可能就得回鎮上。
無論是在縣城還是鎮上,都避免不了跟爺爺奶奶,叔叔伯伯他們接觸,到時候家裡賺到的錢,估計至少有一半都會被爺爺奶奶要走。
現在的好生活,都是媽媽給掙來的。
徐詩月跟陳丹說:“我們倆的媽媽都特別了不起。”
陳丹說:“對呀!以後我們也要做一個了不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