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康副團長抱歉地跟她說,家裡還需要她。
她很明事理地說:“既然需要我,我當然要繼續留在這裡。你放心,家裡的事情交給我。”
康副團長當時的部隊營地其實是駐紮在南陵郊區的山溝溝裡,解放後部隊進城,在家屬院這片地方臨時安置。
幾年後,上級領導經過研究決定,片地方劃歸為家屬院,家屬和孩子在城裡,家屬也能安置到好一點的工作,孩子也能在城裡上學。
平時康副團長是很少回家的。
每次康副團長回來,女主人就裝著一副和她關係親密的樣子。
他一走,就是另外一副面孔。
他不知道她的真面目嗎?
裴姨很多年前也思考過這個問題,她覺得作為親密的枕邊人,他不可能不知道。
但是他選擇了沉默。
裴姨其實也能理解他,畢竟他們才是一家人。
正如女主人說的一樣,他們給了她容身之所,至少沒讓她嫁給會打女人的男人。
就這樣,她在那個家裡做牛做馬二十年。
她也盡心盡力地幫著把幾個孩子養大,在他們小的時候還教他們識字。
他們不愛學習,她還專門做了識字小卡片,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認字。
也因為提前接受教育,他們小學的時候成績都還不錯,得到老師的表揚。
然而,他們沒有人念她的好,他們把他們媽媽說的那句話都聽進去了——咱們家的糧食定量是有限的,家裡多一個人,你們就少吃一口糧食,一口肉。
在他們心裡,她就是害得他們肚子裡沒有油水的人。
他們卻看不到她每天5點鐘就要起床給他們做早餐,在物資有限的情況下變著花樣給他們做吃的。
……
一切苦難終於終結。
康師長對她最好的一件事就是把她介紹到韓蓉和王琦家裡做家政。
自從來到這個家裡之後,她終於吃飽了,也終於活得像個人。
得知她識字,喜歡看報紙,韓蓉和王琦還會想方設法地帶報紙和一些刊物回家給她。
她給嘉韓做識字小卡片,韓蓉和王琦對她感激萬分,還跟身邊的鄰居和同事朋友誇讚她。
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的待遇。
活得像一個人,一個被人尊重,被人需要的人,那種感覺真好。
現在,她又有了一個乾女兒,一個以前她幻想過的貼心小棉襖。
王珊說:“裴姨,您不能厚此薄彼啊!雙雙叫我姐姐,那您也是我的乾媽。”
王琦附和道:“對對,我們三個都姓王,都是您的乾女兒,乾兒子。”
韓蓉說:“那我就是兒媳婦!”
小嘉韓眨眨眼睛,“那我以後是不是不用叫裴奶奶,直接叫奶奶就好。”
王珊的兩個孩子已經是初中生,兩人也真心實意地叫了一聲:“姥姥。”
翠姨對眼淚已經蓄滿眼眶的裴姨說:“還愣著幹什麼,快點給孩子們紅包呀!”
裴姨說:“對對,紅包,我得發紅包。”
看到這一幕,大家都是淚中帶笑,大傢伙心裡都清楚,裴姨苦盡甘來了。
往後餘生,只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