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我覺得還行,要不然當時我肯定不會願意的。”
“你連地理位置都想不起來,好像沒什麼好談的了。”
聽到兒子說這句話,老劉總急了,好不容易兒子能夠跟他說那麼多話,可不能錯過了。
老劉總說:“管家知道!他很清楚這些事情,我讓他來跟你說。”
管家確實很清楚這些事情,當時辦理房子過戶的時候就是管家陪著去的。
那兩套房子的房主是改革開放之後去港城做生意的竹城人。
這人祖上是富過的,解放前,家裡的人都跑到國外去了,剩下他們家這一支。
所以才會有兩套那麼好的房子在手裡,只不過沒過多久房子就被充公了。
後來政策調整之後,那人就把充公拿回來的為數不多的物件賣掉,去港城做生意。
只可惜他不是做生意的那塊料,賠得多賺得少。
小劉總聽到這裡有些不耐煩地說:“這些我不想知道,我只想知道那兩套房子在哪裡,有沒有後續的糾紛問題。”
管家立刻說:“那兩套房子地段都很好,鬧中取靜,而且距離大學不遠,當時去辦理房子過戶的時候,還跟左右的鄰居聊了一下,那附近住的都是大學教授。
後續也絕對沒有糾紛,手續都辦了好幾年了。
再說了,咱們董事長對房主已經很優待了。
那人做生意不行的,也就適合做一些小打小鬧的東西。
董事長怕他在港城活不下去,還把那間小店鋪租給他,讓他在那裡做燒鵝。
還別說,他的燒鵝做得不錯,生意紅紅火火,比以前他那些宏偉的目標強多了。”
小劉總問:“這幾年那個房子都沒有打掃過嗎?”
管家說:“不是不是,有打掃的,這些我都有安排。少爺,要不我明天聯絡好之後給您確切的答覆?”
管家心裡其實也焦慮得不行,生怕因為自己的一點閃失,讓董事長錯失跟少爺和好的機會。
管家祖上其實也是竹城人,他現在在那裡還有很多親戚呢。
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管家也跟父親揹著冰箱和洗衣機回老家,給在竹城的親戚。
董事長把那兩套房子過戶下來之後,管家也想透過這個事情給自己老家的親戚謀取好處。
他當時是這樣跟董事長說的——“董事長,這房子沒了人氣的話,很快就會破破爛爛的。
我覺得還是應該僱一個人來看管,把房子收拾利索,以後還能來住。”
老劉總當然不耐煩這點小事,他說:“你安排就好。”
管家的私心就是給一個手摔斷的堂哥謀一份工資,只要董事長點頭,堂哥就有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領一份工資。
至於房子收拾的怎麼樣,這幾年是否真的有認真打掃和打理,管家以前都沒有關心過。
老劉總也想不起來當初是有安排人打掃和看管的。
管家只能在心裡祈求堂哥能夠靠譜一點。
其實堂哥不靠譜的話也怪他,因為之前有一次清明節回老家掃墓,沒有看到堂哥,問其他親戚才知道堂哥要去打掃那套房子,因為前一陣下雨特別潮溼,好不容易有太陽,堂哥要去把房子收拾乾淨。
第二天看到堂哥的時候,管家就跟他說:“我們董事長不可能會住那個房子的,你不用搞得那麼認真。”